刘玄仅仅记住了刘秀所说的长安繁华远胜洛阳,可把刘秀说的洛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忘到了九霄云外。
刘赐说:“《史记》中说,汉长安,秦咸阳也。这长安和咸阳本就是一座城,自秦孝公商鞅变法建立咸阳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臣也和武信侯聊过此事,他说咸阳原本就是天下第一大都城,特别是我大汉定都长安至今已历十三帝。经过我大汉几次扩建,长安现在有光明宫、北宫、桂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另有椒房殿、天禄阁、石渠阁等等,各官署、府邸也都一应俱全。总而言之若真如武信侯所说,那自是比洛阳要好上太多了。”
刘玄听的高兴问:“朕只听说有十二帝,怎么爱卿说十三帝呢?”
刘赐说:“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子的确是十二帝,可再加上陛下,不就是十三帝了吗?”
刘玄哈哈大笑说:“爱卿说话,朕着实爱听,不如你先替朕去长安走一趟,将一切事宜安排妥当,朕再迁都长安。”
刘赐说:“臣,领旨。”
刘赐到达长安后,却听说三秦之地豪强并起,各自据守自保,多方打听后才得知这些豪强正是当日王宪带领三千汉军迷路后,纷纷归顺的势力。他们看着王莽败亡已成定局,都想出把力跟着汉军捞点好处,不然王宪短短几日间如何从三千兵马扩充到几十万?
可原本想着能拜将封侯的他们却什么都没捞着,朱鲔以这些豪强都是墙头草,净想着占小便宜为由拒绝封赏。朱鲔回南阳后,长安太守申徒建又多次说这些三秦之地的豪强见利忘义,是他们为了蝇头小利亲手杀了他们自己的皇帝,如此狡猾不得重用。
于是豪杰们表面上归附汉朝,其实都是拥兵自守,申徒建只有三万兵马在长安,又奈何不得这些豪强,只能隐瞒不报。
刘赐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朝廷都以为长安还有汉军三十万,哪料想这三十万并不听汉庭宣调,幸亏没和赤眉打起来,不然胜负还真难说。于是连忙发布檄文安抚三秦豪强,告知真心降汉者不记其罪,先降者迁都后得重用。
三秦豪强一听朝廷有意迁都长安,那必将对自己大大有利,再加上刘赐的政策,于是纷纷诚心归降。
于是次年二月,更始帝再次率领百官迁都长安。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皇权和氏族是密不可分的。氏族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经营,掌握着极多的土地和极大的财富。想刘秀兄弟起兵之初,仅凭借刘氏子弟和舂陵周边氏族的力量,短短一两日之间就能聚集七八千部队,可见氏族对皇权的影响力有多大。
汉朝能够推翻王莽,除了刘秀兄弟极高的指挥能力,还离不开南阳豪族的支持,他们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有人的出人,才会让汉军有能和王莽决战的实力以及底气。更始帝刘玄从宛城迁都至洛阳,已经得罪了南阳豪族,但毕竟洛阳距离南阳不远,所以也并未闹出什么大乱子。可这次再迁都长安,南阳立刻就远离了政治中心,导致了南阳豪族和刘玄开始离心离德。
再说回刘秀。
众兄弟回家后,都带了些门客、家丁,多则十余人,少则三五人前来汇合,兄弟们到齐后,共百余人北渡黄河。
苗萌对刘秀说:“大司马,都说人心思汉,你可知其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