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琪母亲坐在轮椅上,安静地看我们布置设备。当美琪打开父亲的那卷蓝图时,老太太突然开口:\"第三页右下角。\"
我们疑惑地翻到第三页,在图纸边缘发现一行小字:\"1989.4.3,琪琪周岁,灵感来自她抓周抓到的笔。\"
美琪的眼泪砸在蓝图上。老太太颤抖着从轮椅暗袋里摸出本泛黄的日记:\"你爸...每天都会记下设计灵感。\"
翻到某一页,上面画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旁边写着:\"今日带琪琪去南头,她指着祠堂说'房子在哭'。细查发现木梁确有虫蛀,这孩子...或许该学建筑。\"
海风突然灌进窗户,吹得图纸哗啦作响。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二十年前的小美琪,被父亲扛在肩头,用稚嫩的手指触摸那些即将消失的岭南纹样。
南头项目动工那晚,我和美琪偷溜进围挡。月光给老城墙镀上银边,她穿着工装裤蹲在壁画前,用棉签蘸着特制溶剂一点点清理。
\"我爸当年...肯定也这样蹲过。\"她的声音混着蝉鸣传来,\"只是那时候没人重视这些。\"
我递给她矿泉水,突然发现墙角有什么在反光。扒开苔藓,竟是个生锈的铁盒,里面躺着本湿黏的笔记——封面上正是美琪父亲的名字。
\"这是...\"美琪的手抖得几乎拿不住本子,\"他的现场记录...\"
我们借着手电光翻阅。最后几页写着:\"1998.6.12,王某某带人强拆南街,称'旧城改造'。藏此笔记于墙缝,望有缘人得见。\"
月光突然被乌云遮住。远处传来保安的脚步声,美琪迅速用手机拍下每页内容。当我们翻出围挡时,暴雨倾盆而下。
淋雨回家的后果是双双感冒。我们裹着同条毛毯,看美琪手机里的照片在电脑上放大。
\"看这签名!\"她指着某页角落,\"当年强拆的王某某...就是王总的父亲!\"
我猛地坐直,后知后觉地发现——南头古城二期要改造的区域,恰好是当年被强拆的南街。而现在的承建商,依然是王家控股的公司。
\"张教授知道吗?\"我嗓子发紧。
美琪摇头,湿发黏在泛红的脸颊上:\"但索菲亚的邮件提过...RIbA奖评委对'修复伦理'很看重。\"
窗外雨声渐歇。她突然把笔记本电脑转向我,屏幕上是刚做好的ppt,标题是《基于口述史的岭南建筑再生计划》。
\"八十万够雇顶级律师了。\"她眼睛亮得惊人,\"这次...我要让父亲的笔记成为呈堂证供。\"
晨光穿透云层时,我们交握的手还压在键盘上。合同上的八十万数字在阳光下闪烁,像一把刚刚出鞘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