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亳州时,他又专门请了名士刘瞻当辛弃疾老师,教导辛弃疾文学。】
【并且,辛赞还会时时向孙子灌输爱国主义教育,一有空暇就带着辛弃疾等后辈上山溜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每一次,辛赞都会指着那些原本属于故国的山川,那些饱受金人压迫的故国百姓,痛心疾首地叮嘱辛弃疾他们勿忘“靖康耻”。】
【日复一日,在辛赞的悉心栽培下,辛弃疾长成为一个高猛大好青年。】
【不仅上马能横槊,下马能赋诗,文武双全,还早早就立下收复中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鲲鹏之志。】
受到新皇赵昚召见,却被任命为司农寺主簿的青年辛弃疾仰头望着高悬天际的直播间,目露希冀。
希望天幕中他的忠心打动有北伐意向的官家,将他调到前方战场。
另一时空,须发皆白的老年辛弃疾,避开喧嚣人群,意图在山间寻到一隅宁静。
从小,祖父就牵着他的手和他说故国,说家仇国恨,让小小的他背负上大大的担子,导致这一生,他很累。
但,辛弃疾从未埋怨过辛赞,相反他很敬仰,感谢对方,让他的一生有了理想。
站在山顶,眺望着远方风景,老年辛弃疾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怀念。
纵使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实现不了,心中鲜明的旗帜,也会引领他坚定前行。
并且,一路上,他还能结识三三两两志同道合的伙伴。
一幕一幕往事画面,一个一个挚友身影,在老年辛弃疾脑海中相继闪现。
伴随着这些场景的出现,老年辛弃疾眼神中的怀念被一往无前的坚定取代。
最终,化作放声大笑后的一声喟叹:
“老子平生,只恨不能杀尽金贼。”
瑟瑟清风声,潺潺流水声,悠悠鸟鸣声,沉痛悲愤声……声声回荡在老年辛弃疾耳畔。
声声入耳,声声入心。
就着交织的声音,老年辛弃疾取下腰间悬挂的酒葫芦,饮尽一大口浊酒。
【《孙子·谋攻篇》有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胜率100%;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胜率50%;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胜率0%。】
【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想要反金复宋,收复中原,第一步就是搞清楚金国实情。】
【于是,大宋詹姆斯·邦德上线了。】
【公元一一五四年,即南宋绍兴二十四年,金贞元二年,十五岁的辛弃疾离家去了金国首都燕京。】
【在此之前,他在辛赞指点建议下,参加了金国科举考试,并成功在乡试中举。】
【这次去燕京,辛弃疾是去赶考的。】
对南归汉人偏见很大的史浩,微微皱起眉头。
【但是,赶考并不是辛弃疾此行的任务,只是他打的名头。】
【实际上,他干的是间谍“007”的活,他的真实任务是打探搜集金国情报。】
【所以,意料之中,辛弃疾没有考中,光荣落榜。】
【毕竟,他也不是真想为金国服务,而且情报嘛,不可能一次就探明,赶考这么合理的借口,当然要留下来。】
【搜集敌国情报,辛弃疾是专业的。】
【三年之后,打着同样的借口,辛弃疾又去燕京执行了一次007式任务。】
【通过两次燕京之行,辛弃疾对金国统治区内的山川地势,金国国力,金兵部署等情况有了深刻了解。】
叶非雪拉近镜头,对准了对岸崖壁丹霞岩石上,策马奔腾的铁骑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