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打卡黄庭坚故里(4)(2 / 2)

石碑中央有一块横宽竖窄的黄色区域,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左侧,一个大字“榜”傲立群雄。

【这块石碑叫皇榜碑,是由治平四年黄庭坚考中进士登的那个皇榜,一比一还原复刻而成。】

【来来来,我们找找黄庭坚排在第几?】

操控着摄像头,叶非雪从右走到左,把皇榜碑上的名单依次呈现在天幕上。

【咱就是说,榜上有名的人高低得给黄庭坚磕一个。】

【毕竟,这可能是他们唯一一次被后世人知道的机会了,全靠大佬给力。】

隐居在池州的罗隐看着天幕的进士榜,恰柠檬了。

考了十多次,都还没有及第的滋味,谁懂啊!!!

更糟糕的是,未婚的娘生了双胞胎——祸不单行。

某个同姓黄,与他一样屡试不第的家伙掀盘子跑路,领着一大群人造反了。

现在,别说考科举端铁饭碗,就连吃饭的泥饭碗,都要保不住了。

罗隐郁闷地叹了口气,来回踱步,他到底该何去何从。

天幕中,镜头定格在了皇榜碑正中间分割线的左侧。

叶非雪隔空指了指分割线左侧第二列的字,从上到下,依次是:

第捌拾贰名——黄庭坚——洪州分宁县人。

【看到了吗?这是黄庭坚当时的排行,二甲八十二名,与苏轼科举时的成绩大差不差,分宁则是修水县的古称。】

【科举名次决定了考生们的职业起点,黄庭坚的第一份工作,是汝州叶县的县尉,要求九月到任。】

【想要一朵小红花: 没有预想的高,一直以为苏轼名列前茅,吃瓜.jpg。】

【高薪诚聘东坡当饲养员: 录取率低,人才辈出,苏轼能一次就中,已经牛掰格拉斯,他们爹考了三次都没考上嘞。】

考了三次都没考上的苏洵:……笑容猛然凝固。

他家崽,登科如拾芥容易;崽他爹,登科如登天困难。

也许,这就是世界的参差。

“此不足为学也。”

他考不中不是他的问题,是科举有问题,没见他家崽得天独厚,名次都不高。

沉默了一会儿,苏洵脸上的笑容骤然荡开,漾及满脸。

【拽姐不爱红妆: 苏洵好像是唐宋八大家成员里唯一没考中的,吃瓜.jpg】

【爱吃咸鱼的小虞: 是哦,韩愈虽然考了四次,但也成功上岸了。】

考了四次,成功上岸的韩愈手一顿,眼底溢出笑意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二十四岁考中进士,远离家乡做官的苏涣忍不住抬手捏了捏眉心,这糟心的弟弟哟!

当年要是早点回头发奋读书,不多浪费二十年光阴,何至于此。

幸亏弟媳给力,两个侄儿没学不省心的爹。

有了苏洵的衬托,苏轼不合时宜的毛病,在苏涣看来完全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