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庶笑着握住妻子李氏的手,目光温和:“我黄家又添一麟儿,娘子辛苦。”
能上天幕,史书工笔所载,连带着双井黄氏一族都能被叶娘子提一嘴,这个孩子的优秀不言而喻。
“那官人要怎么谢我?”李氏盈盈一笑,眼中满是狡黠之色。
她出身建昌李氏,是大唐皇室后裔,从小聪慧受宠,非人中之龙不嫁。
最终,父亲李东为她选了双井黄氏十龙之一的丈夫,夫妻俩感情甚笃。
【一加一大于二,黄李两家的优良基因造就了黄庭坚的惊人天赋。】
【五岁时,黄庭坚在老师教导下初诵《五经》,十天就能通背《春秋》。】
【黄庭坚舅舅李常到他家串门,随手从书架上抽书考外甥,黄庭坚对答如流,无一不通。】
【哇哦!】
【李常惊呆了,不禁感慨外甥学习进度一日千里,预判外甥将来必有大为。】
仰头看着天幕中巨大的雕像,李常挑眉一笑。
显而易见,他预判对了,就是不知外甥到底在哪方面有大为?
【这还只是黄庭坚给他人的一点点小小震撼而已。】
【皇佑三年(1051年),黄庭坚七岁,黄庶与朋友在家中聚会,饮酒吟诗。】
【其中,有一位好友久闻黄庶儿子黄庭坚聪慧之名,临时起意让黄庭坚吟一首诗。】
【思忖片刻后,黄庭坚脱口成诗,作了一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陶渊明不禁叹服:“多少人耗尽一生都不能堪破的名利,一个七岁小儿却能看透,当真是玲珑剔透。”
若不是听清楚了这是对方七岁所作,陶渊明险些都要以为是自己听错了,误将七十岁,听成了七岁。
毕竟,七十岁才合理。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浮沉半生,杜牧才得到的人生感悟,黄庭坚少走几十年弯路,七岁就明了。】
【黄庶和黄庶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皇佑四年(1052年),八岁的黄庭坚作诗送人赴举,在诗中写道:
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
【什么人能谪在人间?自然是仙人。】
李白仰头喝了一口酒,戏谑地笑了:“都是谪仙人,不知前世是否相识。”
【不得不说,这哥们是有亿点点狂在身的。】
【黄庭坚给了黄庶一个接一个惊喜,黄庶尤其爱重这个儿子,但他没能陪伴着儿子长大。】
【嘉佑三年(1058年),十四岁的黄庭坚骤然失去了父亲,黄庶在康州(广东省德庆县)知州任上病逝,年仅四十一岁,】
李氏满眼不可置信,仿佛被雷击中般,愣在了原地。
黄庶将她拥入怀中,轻声安慰:“娘子放心,今后我定照顾好自己,不会早早抛下娘子。”
靠在黄庶怀中的李氏闻言,眼泪像断了串的珍珠,簇簇往下掉。
那一年,长子年仅十八,次子年仅十四,官人早早抛下的不是她,是他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