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冤枉啊!!!!
【陆九渊右侧坐着的应该是吕祖谦与陆九龄,旁边与他一样站着,手持书卷的是朱熹。】
【这场辩论吸引了上百人观战,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即如何认识世界。】
王阳明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天幕,他要认真听,不能错过丁点。
那可是心学鼻祖,自己圣人之路上的先驱。
【一辩朱熹的观点是“格物致知”,他认为要先致知而后存心,即先博览群书,后学习先贤的经验,分析归纳,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
【二辩陆九渊则主张“发明本心”,他认为应先存心而另简自高,要先认清个人本心再立志,最后博览群书。】
【双方各持意见,唇枪舌战,陆九渊兄弟还赋诗明志。辩论了三天三夜,谁也没说服对方,最终不欢而散。不过学术归学术,友谊归友谊,陆九渊与朱熹这两个南宋思想上耀眼的并世双星,后来成了惺惺相惜的挚友。】
【这场辩论因在鹅湖,便被人称为“鹅湖之会”,又被称为“千古一辩”,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一页。】
说着,叶非雪骑着自行车往前,还有很多雕像等着她。
少顷,叶非雪欣喜地停下车,沿着草坪中的石头小路走,举起手机对准了越来越靠近的铜像。
【哇塞!超级惊喜哎!这是我们进园遇见的第一个武将名人。】
一个五米多高,高大威猛,气势磅礴,战袍随风飘动的将军出现在镜头里。
铜像身后有一块白色巨石,巨石左侧篆刻了“揭子兵法”四个赤红大字。
【这是揭暄的雕像,揭暄是明末清初着名的军事理论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世称揭子。】
【我靠!都可以称子了吗?听上去有点厉害哦!】
叶非雪瞪大双眼,而且军事家与另两个差别也太大了吧!
一个威风凛凛,一个温文尔雅。
叶非雪脑海中两个刻板印象小人在打架。
【揭暄三十二岁那年,伴随着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于煤山,风雨飘摇的大明随之轰然倒下。】
【一转眼君亡国破,清兵长驱直入,面对惨遭屠戮的汉家百姓,揭暄与父亲召募乡勇,举义兵,投效南明唐王,意图复兴大明。】
【巾帼宰相:哎!听到这里都忍不住叹气。】
【六边形战士:太残忍,不知为何想起了丞相。】
叶非雪叹了口气,明末清初简简单单四个字背后埋藏着揭暄国破家亡的亡国之痛。
而且凭一己之力怎么可能挽救千疮百孔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