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听懂了天幕中仙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们也有可能获得仙女赠送的礼物。
骨瘦如柴的老妇人攥紧草根,眼里噙着泪水:“真好......”
【《牡丹亭》一出,就盛行一时,家传户诵。不光黛玉为《牡丹亭》情思萦逗,还有无数多情妙龄女子为它缠绵固结。】
【据传当时扬州有一名唤金凤钿的女子,看了《牡丹亭》后,被深深吸引,以至于茶饭不顾,还将对书的感情转移到了作者身上。
金凤钿想汤显祖能把爱情写得这么美好,他一定是一个很有爱的人,日思夜想下她渐渐爱上了他。
金凤钿给汤显祖寄了一封信,盼望着他能回信。 盼着,念着,在一天天的等待中,金凤钿撒手人寰。
死前,金凤钿留下遗愿,求亲人埋葬她时,在她身边放一本《牡丹亭》陪葬。
金凤钿离世三十天后,汤显祖才收到这封历经波折的来信。感怀于这个未曾谋面读者对书与自己的深情,汤显祖披星揽月赶往扬州。
然后,汤显祖在扬州逗留了一个月,亲自料理金凤钿的身后事。】
【娄江有一个才女俞二娘,对《牡丹亭》爱不释手,层层批注。
顾影自怜,俞二娘感怀自己的命运好似杜丽娘一般,便终日守在闺房,想在梦中寻得自己的良人,无奈始终未能寻到。
俞二娘终日郁郁寡欢,最后在十七岁黯然神伤而逝,死前手里还拿着一本《牡丹亭》初始戏本。
俞二娘死后,汤显祖听说此事,读到她的批注本,感慨万分,特意题写下了两首悼亡诗,《哭娄江女子二首》:
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
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后来有一名江西人蒋士铨听说了俞二娘和汤显祖的这段渊源,写下一本《临川梦》。
《临川梦》中俞二娘像杜丽娘一般死后还魂,与汤显祖再续前缘,演绎了另一段动人心魄的“牡丹亭”。】
【明末杭州有一位色艺双绝的名伶,叫商小玲。商小玲和杜丽娘同病相怜,婚姻不能自主,抑郁成疾,因此尤其擅长扮演《牡丹亭》中杜丽娘。
有一天,她演《牡丹亭》中《寻梦》一折戏,当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情难自持,不禁泪如泉涌,扑身倒地而死。】
【除此之外,明末还有一位因《牡丹亭》而离世的女子——冯小青,她的坟墓至今还在杭州西湖旁边。
冯小青善舞文弄墨,抚琴弹弦,是远近闻名的才女。 十六岁那年,她被迫嫁给了杭州冯通为妾。
因不为正妻不容,冯小青被赶到西湖孤山宅院独自居住。闲来无事她便爱看《牡丹亭》,执迷其中难以自拔,最后抑郁而终。
冯小青去世前曾留下一首绝命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夜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最感人的故事当属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有一个清朝文人吴吴山,陆续娶了三任妻子,第一位妻子陈同极爱读《牡丹亭》,密密行行批注细字,纸上泪光点点,尚未完婚就感伤而亡。
第二位妻子谈则,进门后看到陈同留下的上卷评本,爱不释手,决意补全下一卷评本,但不久也感伤而亡。
没想到吴吴山续娶的第三位妻子钱宜也是牡丹亭的死忠粉,钟爱前两位姐姐的评本,又加以完整补充,接力完成了两位姐姐的遗志。
整本评注完成后,钱宜说服丈夫,变卖自己的金钏为刊刻经费,将评本刊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