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非雪连连点头,赞同道。
【确实,二凤有点子运气在身,从贞观五年到贞观十年,朝臣提了三四次去泰山封禅,二凤为了百姓都没去。】
【贞观十五年,好不容易百姓安定,二凤准备去了,结果来了一颗彗星,二凤又没去成。】
【贞观二十年,二凤又准备去了,碰上打薛延陀,又又又……又又又没去成。】
刘彻神情顿时难看了:……呵呵!都是千古一帝,他与嬴政都中招了,凭什么李世民就能避开。
哼!竟有人比他更幸运,祖宗们选的陵墓朝向肯定不好。
以后,他的陵墓朝向就改成坐北朝南。
李世民愣了下,脸上笑容逐渐灿烂。
啊?这颗彗星多少有点懂事哦。
这泰山封禅也不是非去不可,他现在对泰山封禅的期待大大降低,就挺庆幸没去成。
【言归正传,咱说回晏殊,相比对泰山的不友好,宋真宗对晏殊简直不要太好。】
【殿试过后没几天,搞了一场诗、赋、论的考试,晏殊拿到题就发现这在他的猜题范围,直接让考官换题。】
【难道这就是我与学霸的区别吗?是我肯定暗自窃喜,心里鞭炮齐鸣。】
【宋真宗很欣赏晏殊的才华与诚实,赐予晏殊秘书省正字,并将他留在秘阁读书深造。】
【不仅如此,宋真宗还派人监视晏殊的日常生活,与当时常常忙着宴饮游乐的官员相比,晏殊终日待在家里读书。】
【就像丈母娘看女婿似的,宋真宗是越看晏殊越喜欢。】
【晏殊父亲过世,晏殊按照惯例为父守丧,但晏殊丧期未守满:
晏殊离开的第一天,宋真宗想他。
晏殊离开的第二天,宋真宗想他。
晏殊离开的第N天,宋真宗想他想他想他……】
【终于,宋真宗忍不住思念之情,一纸诏书,将晏殊召回了京都。】
【后来晏殊母亲去世,宋真宗直接不许晏殊回老家守孝。】
〖谪仙人捞月:啧啧啧!至于吗?至于吗?〗
〖发呆的小怂包:但辞官守丧真有点不人道,父母接连去世就要耽误六年,人生有几个六年。〗
〖六边形战士:其实晏殊挺遗憾这事,但除了这事,真宗对他确实没得说。〗
【天禧二年,宋真宗把晏殊派到了有太子之实,无太子之名的仁宗身边,并告诉了晏殊任命他的原因。】
【晏殊知道后,直言不讳告诉宋真宗,他不去就一个原因没钱,有钱他也会去宴饮。】
【不得不说。晏殊说话的技能点满,这话既不得罪其他官员,又讨了宋真宗欣赏。】
【同年九月,宋真宗将仁宗立为太子,晏殊也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兼任太子舍人。】
【过了几年,宋真宗去世,年仅十三岁的仁宗继位。】
【主少国疑,宰相丁谓、枢密使曹都想专擅朝政,晏殊挺身而出,提议让太后刘娥垂帘听政,顺利稳定了动荡的朝局。】
【而晏殊人生长河中的第一个小波澜也在向他逐渐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