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慕容宝也并非没有缺点 。他性格较为优柔寡断,在处理一些重大事务时,常常犹豫不决,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 。此外,慕容宝在生活上也逐渐变得奢侈起来,这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 。但慕容垂因为对慕容宝的喜爱,并没有过多地责备他,而是希望他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改进 。
即位为帝,危机四伏
太元二十一年(396 年),慕容垂病逝,慕容宝即位,改元永康 。刚刚登上皇位的慕容宝,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危机 。首先,后燕内部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 。慕容宝的弟弟慕容麟、慕容农等人对皇位也有着觊觎之心,他们在朝中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企图争夺权力 。
其次,外部的威胁也日益严重 。此时的北魏在拓跋珪的领导下,逐渐强大起来,对后燕虎视眈眈 。拓跋珪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统一北方,后燕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慕容宝深知北魏的威胁,他决定采取主动,出兵攻打北魏 。
永康元年(396 年),慕容宝亲自率领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魏进发 。然而,慕容宝在这次战争中却犯了许多错误 。他骄傲轻敌,没有充分了解北魏的军事力量和作战特点 。在行军过程中,慕容宝的军队纪律松弛,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挥 。
北魏拓跋珪得知慕容宝率军前来,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 。他故意示弱,将军队后撤,让慕容宝误以为北魏军队不堪一击 。慕容宝果然中计,他率领军队一路追击,深入北魏境内 。当慕容宝的军队到达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时,北魏军队突然发动袭击 。慕容宝的军队毫无防备,顿时陷入混乱,被北魏军队打得大败 。这一战,后燕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慕容宝仅带领少数骑兵逃脱 。
参合陂之战的惨败,对慕容宝和后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后燕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国内人心惶惶 。慕容宝的威望也一落千丈,许多人对他的领导能力产生了质疑 。
内忧外患,国破身亡
参合陂之战后,慕容宝不甘心失败,他决定再次出兵攻打北魏,以雪前耻 。永康二年(397 年),慕容宝集结了大量的军队,准备再次北伐 。然而,此时的后燕内部已经矛盾重重,人心不齐 。慕容宝的弟弟慕容麟等人暗中反对他北伐,他们在军中散布谣言,扰乱军心 。
在这种情况下,慕容宝的北伐再次以失败告终 。北魏军队乘胜追击,攻占了后燕的许多城池 。慕容宝无奈之下,只好率领残部逃回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 。此时的中山城已经是危在旦夕,北魏军队将中山城团团围住 。
在中山城被围困期间,慕容宝与慕容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慕容麟企图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慕容宝为了躲避慕容麟的迫害,不得不离开中山城,逃往龙城(今辽宁朝阳) 。慕容麟则趁机在中山城自立为帝,但他的统治并没有得到众人的认可 。
慕容宝逃到龙城后,并没有放弃复国的希望 。他在龙城重新集结力量,准备再次与北魏对抗 。然而,此时的后燕已经是大厦将倾,难以挽回 。永康三年(398 年),慕容宝的舅父兰汗假意迎接慕容宝回到龙城,却在慕容宝入城后将他杀害 。慕容宝去世后,谥号为“惠闵”,一个“闵”字,道尽了他一生的悲惨与无奈 。
慕容宝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从一个备受瞩目的太子,成为了一位在乱世中苦苦挣扎的皇帝 。他虽然有着复兴后燕的志向,但由于自身的性格缺陷和外部的种种压力,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 。他的故事,成为了十六国历史中一段令人叹息的篇章,也让后人对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