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泡沫背后的影子(1 / 2)

冰雯文盯着“海狮奶茶”案的资金流向图,那些原本应该消散的泡沫,却在区块链上折射出意想不到的阴影。林夏放大缅北服务器的Ip登录记录,凌晨三点的异常登录者Id赫然是“bx-001”——这个编号曾属于罗铮,却在三年前的火灾事故中注销。

“有人在复用旧代号。”罗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袖口的蓝宝石袖扣闪过冷光,“缅北诈骗团伙的技术骨干,曾参与过冰氏集团的‘数据漂白计划’。”冰雯文想起审讯时“海狮哥”提到的“火箭配送”梗,突然意识到那不是玩笑——冰氏集团的旧实验代码里,“火箭”正是“基因数据高速转移”的暗语。

更诡异的是,受害者中竟有37人曾是冰氏集团的“基因缺陷咨询”客户。他们收到的诈骗短信里,“9.9元喝奶茶”的字样会触发特殊频率的闪光——那是冰氏集团用来激活实验体潜意识的信号。“他们在测试新型心理操控技术。”陈默调出脑电波监测图,“点击诈骗链接的瞬间,这些人的杏仁核活跃度异常升高。”

冰雯文带队突袭缅北某电子垃圾场时,在报废手机堆里发现了冻存的基因样本管。标签上的编号“bx-07-2025”让她心脏骤缩——那是25号的基因代码,旁边标注着“奶茶乳化剂载体实验”。罗铮用镊子夹起块电路板,上面用锡焊刻着蝴蝶图案:“他们想把基因编辑试剂藏进奶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优化’基因。”

审讯室里,技术骨干“黑客海豹”戴着防窥眼镜:“我们只是按订单做事,买家说要‘让人上瘾的饮料’......”冰雯文猛地扯下他的眼镜,看见镜片上反射着冰氏集团的麦穗logo。这时,林夏发来紧急消息:全球已有十五个国家出现类似“低价奶茶诈骗”,幕后资金都流向同一匿名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