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审判决后的第七天,冰雯文在省厅物证室整理25号的遗物时,忽然发现银锁内侧刻着的“凰”字边缘,有极细的激光刻痕。林夏用显微镜放大后,显现出一串二进制代码——破译后竟是母亲的日记片段:“雯文的脐带血检测正常,她是自然受孕的孩子......”
“所以那些‘你是克隆人’的谣言,”陈默靠在门框上,手里晃着冰氏集团的实验名单,“是沈砚秋故意散布的心理战。他们篡改了你的体检报告,甚至在你办公室植入带克隆体基因的灰尘。”冰雯文盯着自己的掌心,想起三年前突然出现的蝴蝶形疤痕——原来那只是用基因编辑技术伪造的“实验体标记”。
罗铮推门而入,手里拿着最新的dNA鉴定报告:“你和母亲的线粒体dNA完全吻合,而冰氏集团的克隆体都有基因序列号前缀‘bx’——你的档案里没有。”她指着报告上的“自然受孕”字样,“沈砚秋想让你自我怀疑,从而放弃追查,但她没想到,真正的实验体一直在保护你。”
冰雯文忽然想起25号在纵火案现场的笑——那个总被称为“失败品”的女孩,才是冰氏集团最成功的“人性实验”。她摸出沈砚秋的珍珠耳钉,检测显示耳钉内核的培养皿碎片,正是25号再生组织制成的——原来反派的“完美饰品”,竟是受害者的反抗印记。
网络上,“冰雯文是克隆人”的谣言仍在发酵。林夏黑进谣言源头的Ip地址,发现竟是某生物科技公司——其大股东正是冰氏集团匿名股东之一。冰雯文决定主动出击,带着鉴定报告走进省台直播间:“是的,我不是克隆人。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每个生命都不该被基因定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