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入(续)(1 / 2)

苏牧见皇帝目光灼灼,定了定神继续道:“陛下,蛮族铁骑虽强,却利在速战,拙于攻坚。臣以为可效仿前朝‘坚壁清野’之策——命边境百姓尽迁城内,焚毁城外粮草房舍,断其劫掠之资;再于要冲之地设伏,以强弩、滚石阻其骑兵锋芒。同时,可征调地方厢军、民壮沿黄河布防,利用天险迟滞敌军南下。”

皇帝微微颔首:“此计虽稳,却需地方配合。如今各州郡赈灾不力,吏治堪忧……”苏牧朗声道:“正因此,需派钦差大臣总领边务,赋予‘先斩后奏’之权。如青州陈康大人,清廉刚正,可担此任。”提及陈康,皇帝目光微动——半月前刚收到弹劾陈康“私吞赈灾粮”的密折,此刻却从这书生口中听到举荐,不由生出几分玩味。

苏牧未察圣意,继续侃侃而谈:“再者,南方叛军与蛮族互为犄角,若能许以爵禄分化其心,或可暂缓南线压力。陛下可公开悬赏‘擒贼首者封王’,再暗中遣使离间叛军各部……”话音未落,御书房外突然传来喧哗。一名浑身血污的侍卫踉跄闯入,嘶声喊道:“陛下!东宫内侍谋反,已杀至乾清门——”

皇帝猛然起身,腰间玉佩滑落坠地。苏牧瞳孔骤缩,只见那玉佩纹饰竟与陈康所赠玉佩边角纹路吻合!刹那间无数碎片在脑中拼合:青州赈灾时陈康随从的辽东口音、密折里“私吞粮款”却无实证的指控、此刻东宫谋反的消息……他忽然想起赵虎曾笑言“陈大人玉佩光泽温润,倒像宫廷造办处的手艺”。

“苏公子!”王尚书一把扯住他衣袖,“随我护驾去玄武门!”皇帝已被亲卫簇拥着向后殿疾走,苏牧却在混乱中瞥见御案上未收起的密折——开篇“陈康勾连辽东”几字刺得他眼眶发烫。指尖下意识摸向怀中陈康所赠玉佩,触到内侧凹凸纹路时,浑身血液突然凝固:那是一幅辽东地形图的轮廓!

赵虎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苏兄!快走!”少年书生望着皇帝消失的方向,喉间涌起腥甜。他终于明白为何陈康在青州对“举报贪官”之策格外上心——那不是为了赈灾,而是为了借百姓之口,坐实其他官员的“罪名”,好让真正的眼线渗透进各郡县。此刻东宫之变,怕是陈康借“清君侧”之名,行逼宫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