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再起.(1 / 2)

阳朔元年,陈汤在老家接到急报:西域康居王与乌孙国因草场争端兵戎相向,且有传言称北匈奴残部正与康居王暗中勾结。他摩挲着案头泛黄的舆图,指尖在康居国位置反复碾压,苍老的眸中忽然燃起当年烛照郅支城的火光。

“来人,备马!”他颤巍巍扶起墙角落灰的铁剑,剑鞘上“汉家军魂”四字仍清晰可辨。家人欲劝阻,却见他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狰狞的箭疤——那是当年攻破郅支城时留下的印记。

三日后,陈汤拖着病体跪叩未央宫前殿。此时在位的汉成帝望着阶下白发老臣,虽感其忠勇,却面露难色:“先生年事已高,且西域局势错综复杂……”

“陛下可还记得,当年臣在郅支城废墟上立的那面汉旗?”陈汤叩首至地,额头渗出鲜血,“如今西域若再落匈奴之手,臣九泉之下有何颜面见先帝!”

旧部云集

陈汤被特准以“西域特使”身份重返大漠。当他的车架驶入敦煌时,竟见数十骑飞驰而来——为首者是当年随他征战的校尉杜勋,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屯长。

“末将等听闻老大人出山,皆从各营寨赶来!”杜勋滚鞍下马,身后骑士纷纷摘下头盔,露出刀疤纵横的面容,俱是当年“斩首郅支”的旧部。

一行人马不停蹄抵达乌孙边境时,正逢康居三万骑兵劫掠赤谷城。陈汤登高远眺,见烟尘蔽日中,乌孙老弱妇孺正被驱赶着修筑工事。他忽然扬鞭指向天际:“诸位可还记得,‘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誓言?”

“愿随老大人死战!”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陈汤抽出铁剑,剑刃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光芒——当年那支令匈奴闻风丧胆的“西域锐士”,仿佛从未褪色。

沙盘奇谋

陈汤命人在戈壁滩上堆起沙土,以枯枝为旗,推演战局。他指尖划过康居王庭方向:“康居自恃骑兵剽悍,却不知大漠深处藏着致命短板——水源。”

深夜,他派遣杜勋率轻骑绕道百里,突袭康居后方的孔雀河渡口。与此同时,自己则亲率千余精骑,扛着绘有“汉”字的赤色大旗,大张旗鼓向康居大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