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逐渐放晴,但毒辣的阳光被防护罩过滤,落在大地上的光芒已然变得柔和,不再那么酷热难耐。
随后有眼尖的村民发现这场雨的范围只有望溪村,望溪村之外是滴水不见,依然是一片干涸的景象。
两相一对比,使得望溪村的村民心中对神灵的感恩之心更高。
陆景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有对比才能体现他这个神的慷慨和伟大,才能增加信徒的粘性,才不会让信徒随便改变信仰。
天色渐晚,萧炎二人在村里又住了一夜,然后第二天告别了望溪村所有人,在所有村民感恩戴德的欢送中,踏上了去东乡镇的路程。
东乡镇距离望乡村有30里的路程,二人并没有着急赶路,而是一路上游山玩水,领略这个世界的风光。
这里虽然是诡异世界,但环境却很不错,没有现代社会的工业污染,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一条大河横贯南北,哪怕如今是干旱季节,河中的水位也只是下降了一些,不影响航运通行。
二人选择坐船直通东乡镇,但找了一圈,却发现根本没人接这笔生意。
一打听才知道,这条河里有妖怪兴风作浪,自号龙鲤大王,是一条修炼有成的鲤鱼精。
因为这条鲤鱼精时常在河里兴风作浪,往来的船只损失惨重,不仅船被掀翻,就连船上的人也被凶残的鲤鱼精当做点心给吃了。
久而久之,这条河上的船只越来越少,很多人都放弃了在这条河上讨生活,转行做起了别的营生。
二人对此不屑一顾,不仅没有任何退缩的意思,反而自己花钱从摆渡人的手上购买了他的船只。
因为二人出的价高,而摆渡人早已经有了想将船只处理掉的意思,于是大家一拍即合,摆渡人高高兴兴的走了,而两个人就这么驾舟逆流而行。
到了河中央,却发现原本古井无波的河面泛起波涛,然后看到一条巨大的金色鲤鱼跃出水面,带起巨大的波涛,然后轰的一声砸落到水面,顿时水花四溅。
“好大的鲤鱼,目测最少有十米长,估计最少也有几千斤。身上妖气冲天,有煞气和孽气环绕,果然是作恶多端之辈。”萧琰看到这条金鲤鱼浑身怨气环绕,顿时就知道这条鲤鱼精不是什么好东西。
难怪之前那摆渡人说这条河上已经没有船敢走,就这条鲤鱼精的体型和力道,古代的木船根本承受不住巨大的冲击,船毁人亡是必定的。
“轰!”
鲤鱼精再次冲天而起,河水顿时无风起浪,大量的河水逆流而上,化作一道高十几米的浪潮,朝着萧琰二人席卷而下。
不仅如此,随着鲤鱼精尾巴摆动间,一道道密密麻麻的水箭朝二人激射而来,如同密集的雨点一般。
“找死!”
萧琰冷哼一声,随后屈指一弹,一道由异火凝聚而成的箭矢划破空气,瞬间洞穿了鲤鱼精的头颅,将鲤鱼精的脑浆烧成了灰烬。
鲤鱼精一声不吭的死了,庞大的身躯轰然砸到河面上,原本被法术操控的巨浪和水箭也消失无踪,河面又重新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庞大的鲤鱼尸体漂浮着。
“好大的鲤鱼,难怪没人敢走这条河,有这么一头妖怪兴风作浪,谁来谁死。”凌风看着浑身鳞片在太阳下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鲤鱼精,不由感慨了一句。
“萧兄弟,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让我来,也让我过过手瘾。”
“行,下次再碰到妖怪就你上,我在一旁给你压阵。”萧琰没有拒绝,想都没想的就同意了。
反正这种事情谁出手都一样,既然凌风想要出风头,那让给对方也没关系。
随后萧炎将巨大的鲤鱼尸体收了起来,毕竟这可是妖怪的尸体,应该能值不少钱,不能浪费。
解决了为祸一方的鲤鱼精,二人正准备重新启程,却发现一名身披锦襕袈裟的和尚踏浪而来,旁边还有一位书生打扮的年轻男子随行。
二人很快就来到了萧琰二人的跟前,感受着空气中残留的战斗波动,就知道刚才有战斗发生。
“阿弥陀佛,小生弥陀寺圆觉,这位是小僧的好友剑书生,见过二位施主。敢问施主,刚才是否是与鲤鱼精有过战斗,不知结果如何?”圆觉和尚喧了一句佛号,自报家门,随后询问刚才的战斗情况。
“原来是圆觉大师和剑先生,久仰二位大名,今日能见到二位天颜,实在是三生有幸。”萧琰二人同时抱拳还礼,嘴上说着鬼都不信的话。
圆觉和尚和剑书生看到二人敷衍了事的态度,俱是嘴角一抽,心中颇为无语。
看着二人的态度,显然是没有听说过他们两个的名头,所谓的久仰大名,完全就是敷衍他们的客套话,一点可信度都没有。
但二人也不会傻乎乎的拆穿,而是果断将这个话题揭过。
“刚才的问题,不知道二位施主可否给贫僧解惑?”
萧琰点头道:“自然是可以!刚才确实是我二人在跟鲤鱼精战斗,而且已经杀死了它。”
“死了?一头五级大妖就这么死了?”圆觉和尚吃了一惊,这才郑重其事地打量着萧琰二人。
之前他只以为二人确实跟鲤鱼精交过手,但应该只是击退了鲤鱼精,没想到居然是斩杀。
击退和斩杀可是两种概念,前者最多能够做到抗衡而不落下风,后者可是绝对的碾压。
圆觉和尚和剑书生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斩杀这头为祸一方的鲤鱼精,还这方水域一个平安。
刚才他们远远的就感受到了战斗的波动,等到他们赶过来的时候,却发现战斗已经平息,中间间隔的时间并不长。
本以为双方只是交手的几招,没想到却是碾压局。
想到自己看走眼了,眼前这二人修为通天,他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失礼,圆觉和尚脸上的表情变得无比恭敬,小心翼翼的询问道:“不知二位前辈尊姓大名,仙乡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