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家宴(2 / 2)

邵勋记得后世辽国上京临潢府位于今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一带,与锡林郭勒大草原仅隔着一道大鲜卑山。在辽泽退化之后,临潢府很多土地淤积了出来,种</p>

植业非常兴盛,主要农作物就是称(糜子)。</p>

只不过后来不知道是气候变迁还是人为开发过度,辽泽退化后的很多土地变成了半沙漠,殊为可惜。</p>

“如果有黑麦,麻烦就少了许多。”邵勋说道:“今黑麦不多,待过几年你就知道了。去岁焉支山、渔阳国、马邑郡各种四亩黑麦,都是较为寒冷的山间河谷地,皆安然过冬,茁壮成长,五月时一亩收二斛。而在此之前,这三处地方的百姓从来不敢种任何越冬作物,你说此物好不好?”</p>

“若有此物,辽东大可占得。”邵瑾说道。</p>

“善。”邵勋笑道:“今后若中原土地不够,百姓困苦,大可徙其前往辽东。这是阿爷留给你的礼物啊。”</p>

其实黑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顶过接下来的小冰期。</p>

等到隋唐暖期,渤海国甚至能在东北种水稻,不断征服黑水靺鞨(女真先民)、室韦诸部(蒙古先民),以一个农牧混合国家打得这些游牧部落狼奔豕突,称为“海东盛国”,鼎盛时期人口三百万,国祚近二百三十年。</p>

如今的高句丽差不多同样性质,虽然屡次被慕容鲜卑击败,但慕容氏也没能力灭掉这个国家。人家虽然种地,骑兵规模并不小,依托山地层层抗击,步骑配合,倒也能坚持下去。</p>

父子二人又说了一会,很快便吃完了饭。</p>

邵勋来到了母亲身旁,陪她说会话。</p>

“小虫,你是不是又要出征了?”刘氏轻声问道。</p>

“阿娘,事到如今,没有什么一定要我指挥的仗了,小儿辈已能破敌。”邵勋抓着母亲的手,说道。</p>

刘氏放心地点了点头,喃喃道:“阿娘知道时日不多了。你若出征在外,阿娘便是想见你一面都难。”</p>

邵勋低下了头,久久不语。</p>

“昨日侯三请了个僧人入宫讲道,说佛家有转世之说。”刘氏又道:“阿娘听了很高兴,却不知道死后多久才</p>

能转世。若能再看看儿孙一眼就好了。阿娘最挂念不下的就是你啊,大虫走得早,这个家就靠你撑着了。”</p>

邵勋嗯了一声,然后伸手把几个儿子都喊过来,让他们坐下。</p>

“孙儿们都长这么大了,能帮着汝父分担家业了。”刘氏轻轻擦了擦眼泪,然后伸出一只手,摸了摸太子邵瑾的脸,道:“梁奴啊,你是嫡长子,以后要用心。你父很不容易,一个人创下这么大的家业。他没人可用的,只能靠你们。我听蔡小郎君说,曹家过于防备兄弟,所以丢了江山,司马家兄弟不和,一样丢了江山。怎么做才对,我也不知道,听你阿爷的就是了。一定要听他的,他是邵家这么多代人里最有本事的。”</p>

“孙知道了。”邵瑾流下两行眼泪。</p>

刘氏又看向邵裕,道:“虎头……”</p>

“阿婆,我在呢。”虎头蹲了下来,让刘氏能摸到他的头。</p>

“你身量最高,块头最大,是孙辈里最能打的。”刘氏说道:“便是农家争水、争田,身强力壮之人都冲在最前面。邵家宗族寥落,就这么些人,这个江山还是要靠你们啊。三月里我出了一次宫,汴水边好多世家大族。他们的排场可不比我们邵家差多少啊。你父在时,他们不敢欺上门来,你父不在,可不敢想他们会做什么事。”</p>

“早年东海有个坞堡,堡主收留了一帮外乡人,后来生生被外乡人夺去了家业,满门子孙死绝。你最壮,将来可要为梁奴撑起这个家业啊,莫要让外人欺负了。”</p>

“阿婆,我知道了。”虎头低头垂泪,抓住了刘氏的另一只手。</p>

“念柳呢?”刘氏又问道。</p>

“阿婆。”邵勖走了过来,蹲在刘氏面前。</p>

“诸孙儿之中,你最仁厚。”刘氏说道:“汝父让你打理财计,就是看中你的本事。家无钱不行,国无钱也不行,你要帮梁奴啊。”</p>

“是。”邵勖应道,神色哀伤。</p>

“金刀、獾郎、春郎……”刘氏喃喃道:“难得今日孙儿们这么齐,有些话不说怕是没机会了。”</p>

金刀等人次第上前,神色凄然。</p>

刘氏————交代后,又轻轻抚摸着邵瑾的头,道:“梁奴,一家人要齐心。他们都是你的兄弟都可以帮你,你也要善待他们,莫要争斗,让外人捡了便宜。”</p>

邵瑾泪流满面,伸出一只手,发誓道:“孙当着祖母的面发誓,定友爱兄弟,若违此誓,天诛地灭。”</p>

“小虫。”刘氏又看向邵勋。</p>

“阿娘。 ”</p>

“今后梁奴若犯了错,你不要怪他,不许责备他,要好好教他。”刘氏说道。</p>

“好。”邵勋应道。</p>

“你要说话算话。”刘氏用希冀的目光看着儿子,说道。</p>

“儿说话算话。”邵勋点头应允道。</p>

刘氏笑了,仿佛放下了一桩心事般,解脱地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