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尽头的露天小馆坐下时,老板娘掀开大铁锅,热气裹着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锅里炖着刚采的榛蘑和笨鸡肉,汤汁咕嘟咕嘟冒着泡,深褐色的蘑菇吸饱了肉香,鸡肉块上的油脂熬得透亮,撒把翠绿的葱花,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要了一碗高粱米干饭,米粒颗颗分明,嚼起来带着粮食的清甜,配着炖菜汤汁,瞬间熨帖了胃里的空荡。
隔壁桌的大爷见我盯着他碗里的蕨菜炒肉,热情地指了指菜单:“小哥尝尝山野菜!咱这蕨菜都是今早在后山上采的!”于是加了盘薇菜炒腊肉,深褐色的薇菜干泡发后爽脆可口,和咸香的腊肉片在铁锅里碰撞出镬气,油星子溅在粗瓷盘边,衬得菜色愈发诱人。咬一口,薇菜的山野气息混着腊肉的烟熏味,像把山林的秋意嚼进了嘴里。
老板娘端来碗林蛙油羹时,特意叮嘱:“趁热喝,加了咱长白山的雪蜜!”碗里的林蛙油炖得半透明,如胶似漆地裹着枸杞和桂圆,舀一勺送入口中,先是雪蜜的清甜在舌尖化开,接着是林蛙油的绵密软糯,最后留下淡淡的草木清香,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连指尖都跟着发暖。
路过小吃摊时,被现烤的松子糖勾住了脚步。老师傅站在炭火炉前,把炒得金黄的松子拌进熬化的麦芽糖里,快速翻炒成团后倒在案板上,趁热用木槌捶打。糖块被捶得薄如蝉翼,松子的油香混着焦甜的糖味扑鼻而来,掰一块放进嘴里,脆得咔嚓响,麦芽糖的黏糯裹着松子的香脆,甜而不腻,嚼到最后竟能尝出松脂的清苦,像是给这趟舌尖之旅添了笔山林的底色。
离开市场时,手里攥着油纸包的葱花饼,饼皮还带着余温,咬一口,层层叠叠的面皮里夹着焦香的葱花,猪油的香气混着麦香,越嚼越香。远处的白头山在云层里若隐若现,山货市场的喧嚣渐渐被抛在身后,可嘴里的美味还在回甘,那些炖菜的浓、山菜的鲜、甜品的润、糖块的脆,早已和长白山的秋风、阳光、草木气息融为一体,成了记忆里最鲜活的一味。
买干货:松子、榛子、黑木耳、野生蘑菇(榛蘑\/香菇等)、猴头菇、干人参、鹿茸干片\/粉、林蛙油(雪蛤)、貂皮制品、五味子干果、蓝莓干、蕨菜干、薇菜干、高粱米、绿豆、红豆。陆续被商家送了过来,这个小仓库是临时租的,现金结账,陆陆续续的交付之后,长白山之旅也随之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