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订童婚重金拿下 为儿媳打井盖房(2 / 2)

浊流滚滚 泾河流 2768 字 8小时前

张国良听后,指着九先生,有点生气的说道:“你这准备木料,才盖房子,还不得一年半载,你就这样糊弄我。”

九先生却大笑起来,“我怎么敢糊弄你嘛,这事就赶到这里了,你就开开恩,给点时间,我这里给你赔礼了。”说着双手拱起。

“你让我说你什么好?你,你……真拿你没办法,好了,好了,喝茶。”看着九先生满脸的笑容,张国良无可奈何的说。但心里却有股被嘲弄的感觉,他还是把气压了下去,彰显他的大度和宽容,各人还是揣着自己的打算,不愿明着说出来。

九先生回到家里,就开始积极的筹备着盖房的材料。青砖房,九先生在城里见过,自家地处山区,地理偏远,又没砖窑,这青砖从城里拉回就很费劲,也要花费很大的钱财,自己有点舍不得花钱。只能盖土坯房。土坯房对他来说,就简单多了,只要有劳力,管着饭就能办成事。他便叫来几个壮汉先打一圈土墙,作为根基。墙打成后,又打土坯,把墙往高里磊,让房子有一定的高度。

房顶没有防雨不行,先前人都是用麦秆,铺在房顶挡雨,过不了几年,就会漏雨。九先生在城里见过,人家为了挡雨,在房顶上用的瓦,可以做到永久性。于是他亲自跑到县城的砖瓦窑去订货,幸好是人家有马车专门送货,路程远,加运费就好,九先生就认贵订了货,让送到家门。

金豆出生后,九先生就让人山庄的土坎上,以及后面沟渠及山坡上,栽上树苗,在庄园周围栽桐树苗的时候,九先生曾给跟在身边的大奎兴致勃勃地说道:“这些树苗,枝干高挑,是好苗,等长大后,金豆就有用不完的木材,金豆老了,棺板也不用发愁。”

大奎随声附和道:“对,对,这些树长成材料,金豆是用不完的,肯定能卖好多钱。”他嘴上这样说,可他心里却骂到:这个老精鬼,算计的真远,儿子后世的事也要算到,谁能知道?活到一岁殇掉,别说做棺板,恐怕连抬棺材的杠子都不能用。你真能到家了,还把金豆一生的事都安排完了,金豆没长脑袋吗?后边怎么走,你睡在棺材里能管得了吗?这些话只在他肚子里叽咕,要是说在九先生当面,恐怕他就在韩家呆不下去了。

仅仅几年时间,现在树木,已经郁郁葱葱,茂密一片,一部分已长成有用之才。九先生抽时间在自己的沟里的山庄转了一圈,看到后心里很惬意,觉得自己先前的计划,现在就派上用场,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心里就盘算着砍伐树的事。

大地不会亏待勤劳的人,只要你勤劳,就会有收获,栽下的树苗,它都无怨无悔的长成你想要的材料,九先生所植的树木,就是最好的说明,今天就要摘取成果的时候。

真是: 大地不负有心人,栽下树苗长成林。

用时方怨栽的少,看着树木心滋润。

木料的问题解决了,盖房用水是个问题。这韩家庄的人,吃水在沟底的山泉里,有牲口的富家人,就靠牲口驮水,没有牲口的穷家,就只有靠人挑来解决,平常需要二到三小时才能跑一趟。韩家庄就有吃水比吃油还作难的说法。

这盖房需要大量的水,驮水也恐怕赶不上用,自己打有两口水窖,过冬后到春天,也早早就干枯了,这怎么办?要是有个水井该多好。九先生在外边见过人家从水井里打水,看着很浅,这三道梁上还没水井,不知要打多深才能出水?想着山泉能流出水来,肯定地下有水。可就是没有打过水井的先例。九先生吃不准,就利用进城的机会,打听谁能打水井?说来也巧,问到一个信息,有家人正在打井,九先生去见了打井人,说了情况。

打井人回答道:“一般都能打出水来,就是按地理,深浅不一样。井深了,井绳加长就行,就是多出的钱的事,不可能没有水。”

“那井绳怎么办?井深了,哪有那么长的绳子?”九先生担心井绳。

打井人笑着说道:“这很简单,井绳一般都是用牛皮合成,把合成的牛皮绳,打个麦穗结连起来,想要多长有多长。就按井深定做,井多深,井绳就多长。如果你们那里打出深井,正好做个两头带桶的双绳辘轳。就是这边下去,那边上来,比单绳辘轳还省力。井浅,一张牛皮就够,井深,只要弄到三张牛皮就够用。只要你把材料和钱准备好,合绳、打井的事,你就不用管,我们来弄。”真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在打井人看来,是件很轻巧的事。

打井人说得轻松,九先生倒听得一头雾水,不明白,心里还在犹豫。他问道:“打的井里边塌了怎么办?不是就没水了,井也就白打了。”

打井人解释道:“打井选择地点很重要,一般地下,黄土层很厚也很密,井桶是直上直下,没有悬着,不容易塌裂,就是在出水处的黄泥,粘性更大。即就是有塌陷,把塌下的泥土掏出,还能继续蓄水。这水井必定在地下,谁也不知道会出现啥情况,也只有听天由命。如果你这样那样担心,那还敢挖井吗?我们在挖的过程中,也是有风险,看到那里是碎土,易塌落,不能挖,我们也会给主家建议,不再继续挖下去,我们的安全也很重要,不能不考虑我们自身的安全,不能为挣钱不要命。”

打井人看着九先生犯迷糊,就解释道:“没见过,听起来悬乎,实际看了后,就很简单。只要有力气,谁都能使用,肯定比你在沟里挑水方便。外边打水井的人很多,都解决了吃水问题。不冒险挖井,后辈用水永远不会方便。”

真是: 会者说起很简单,不懂感觉难登攀。

只有亲身感受后,解惑除去那疑团。

九先生想,这打了水井,就能永久解决后辈人吃水难的问题,花点钱也值得。打井的人全部都包了,自己就不用管,也很省事,于是就和打井人说定,谈好价钱,请到韩家庄来打井并合井绳。

没过几天,打井人来到韩家庄,他们给九先生建议,就把井的地方选择在门外靠角墙处,僻路安全,易装搅水的辘轳。就是通过扳着转动辘轳,就可把水打上来,这种取水的方式就叫搅水。还可以盖个简易棚,夏天防晒,关键是下雨天,也能用辘轳搅水,而不受下雨影响。

九先生听从了人家的建议,井口选在门外的墙角处。打井人用牛皮合绳,以前的废牛皮今天有了用场,做出几条长绳备用。准备工作做好,就开始动土,装好辘轳,开始往下挖。挖有一人多深了,他们就在井口上搭上长板,一人在下,一人在上搅动辘轳,把土往外倒。在井壁上挖有脚窝,轮流换班,上下自如。等到深处,他们就把井绳往长连接,打井的给九先生要一个风箱,九先生不明白,疑惑的问道:“打井要风箱干啥?”

打井的解释说:“井下氧气不够用,得需给吹点气,方可在下边干活,这井地下空气不对流,人缺氧就会晕倒。”九先生听明白后,就找来一个风箱,只见他们用一个布筒,一头绑在风箱的出气口上,一头放在井里。上边的人,一边搅着辘轳,把在下边挖的土打出来,等会就给下边吹点气。等到二十多天,井边就堆起一堆土来,,那天吃饭的时候,打井人高兴地给九先生说:“终于出水了,再往下打六尺蓄水区就行了。”他们最后用桶将坭带水往下打了五尺,蓄水速度明显加快,井就打好了。

九先生让把井口,用石板做了高过地面的井台,以防雨水流入,冲刷井壁。并用石板作为井盖,小孩不易移动,谨防有啥东西掉入水井。

通过一个晚上的蓄水,井下就已有水。第二天,打井人做示范,并把井里的水,搅上来的时候,韩家庄的大人小孩,都像看大戏一样,见证了这个神奇的时刻,看到桶里的清水,无不欢呼雀跃。他们不敢相信,这水还能从这深井里取出,并清澈见底,这比在沟里跑一趟,省时省力多了。好几个年轻人,亲身试验,并扳动辘轳,搅出水来。九先生也高兴坏了,改变了往日的吝啬,杀了头羊,来款待了打井人。

真是: 抠门攒钱细盘算, 幼儿娶妻守家产。

不怕老来得子迟, 解儿终生忧与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