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知儿事痛断肝肠 劝说语扫除忧伤(2 / 2)

浊流滚滚 泾河流 3566 字 8小时前

老太太睁开了眼睛,看着九先生,轻声说道:“我这把老骨头有啥看望的,让我死了算了。你是个忙身子,这翻沟越岭的来,耽搁你的时间,你说我把人连累的都不得安宁。”说着就要坐起来,小兰连忙扶着老太太。

九先生连忙说:“姨娘快躺着,别起来,你就这样躺着,我好给你把脉。” 说着把手放在老太太手腕上开始把脉,看看老太太的身体状况。

九先生应着老太太的话:“看姨娘说的?来探望你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有什么好连累的?你说你不吃不喝的,让国良心上怎么能放得下?有你在,国良就有了依靠嘛。”

“我这喉咙里,就像有什么东西挡着,咽不下去东西,也不想吃饭,恐怕是寿数尽了。”老太太缓缓的对九先生说道。

“婆,你快别这样说,你身体好好的,能长命百岁。”小兰接过话题。

“你看孩子多会说话,姨娘你身子骨一直很硬朗,怎么能说这丧气话,想开一点,什么事都能过得去。”九先生把着脉,夸奖着小兰又对老太太说。

九先生把了一会脉说道:“姨娘这是急火攻心,肝气郁结,年龄大抵抗力就本身弱,身子骨就支持不住,吃不上饭,就会没了力气,你还是要吃饭才行,脉象很弱呀。”

“你说我有啥活头?日夜操劳,如今又落到这步天地,还不如早早的眼睛闭了,什么也看不见,也就不用操这份心了。”老太太见了九先生,话才多了起来。

“姨娘是个明白人,怎么说起糊涂话来,人各有天命,你福未享尽,谁也没办法,好好活着,给后辈长长精神。”九先生说着,取出一包针来,就要动手扎针。

这时玉芝挺着肚子,给九先生端来茶水,走了进来。问候道:“九哥来了,请喝茶。”小兰连忙接过,把茶杯放在九先生旁边。

“额,有劳弟妹了。”九先生一边回答着玉芝,便抬起头看了玉芝一眼,转过头对张国良说:“夫人有喜了,恭喜你。”

张国良见老娘和九先生说着话,就没插话,听见九先生对他说话,便笑了笑,还没来得及回答,老娘就接过了话题说道:“玉芝进门也两年多了,也该有动静了,你今天来,正好也给她把把脉。玉芝快过来,让亲家也给你把把脉,看是男孩还是女孩?”提起玉芝的肚子,老太太来了精神,把自己的病都忘了,她在病中,还是想着抱孙子。

“妈,先给你看病,我跟着架什么叉?你的病要紧,快给你扎针,我以后再说。”玉芝连忙安抚老太太,不让她分心。

“我虽老了,但一时半会死不了,我还真想知道,你给我们张家怀的是龙还是凤,快过来,别磨蹭,他是你未来的亲家,还有啥不好意思的。”老太太几乎是命令儿媳。

玉芝没了主意,怕惹老太太生气,抬头看了看张国良一眼,看他是什么意思,张国良开口道:“妈让你把脉,你就顺着她,有啥关系,再说,亲家又不是外人,你别那么扭捏。”

九先生看老太太那么执着,也就顺着老人的意思说道:“把脉也用不了多少时间,没事,亲家母,你过来坐下,一会就好。”

玉芝没奈何的坐到了九先生面前,伸出来胳膊,九先生摸了一会脉,对着老太太说:“姨娘呀,你是喜欢儿子,还是闺女呀。”

老太太回答道:“儿女都是老天爷赐给的,由不得谁,我只是心急想早点知道,我喜欢归喜欢,还是听天由命吧。”老太太虽然说的冠冕堂皇,实际没有道出自己的心理。

九先生听了,随口赞道:“姨娘不愧是见过世面的人,想什么事,都独有见解,按照脉象,还真说不准,我不敢乱下定义。”九先生跟老太太说道。

九先生明白,庄稼人重男轻女,生男孩都高兴,生个女孩,就觉得长大是人家一口人,将来是弱门亲戚。尽管老太太那样说,九先生还是含糊其辞,他不能扫了老太太的兴,就不能说真话。

玉芝见亲家说得模棱两可,感觉他就根本把不出男孩女孩来,只是故弄玄虚,也没在意,就说道:“你们说这话,我去厨房给你准备饭。”说完就走了。

老太太也朗朗地说:“老二现在已有两个儿子,应该有个闺女,那才是儿女双全,人生美满。” 张国良和九先生相对的笑了起来。

“难得姨娘这么开明,今天我就陪你说说话,解开心里的疙瘩,再给你扎上几针,打通气脉,起到疏肝理气之效,你可要听我的。”九先生说着,就开始扎针。

施上针后,九先生便打开话匣子,开始对老太太说了:“姨娘呀,为娘的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可说的,你的心情,人都能理解。这几年天道不顺呀,你看这瘟疫,死了多少人?不分老少,有老有小,有的连家倾,这人的眼泪,就是流成河,也救不了这世道。”

“唉,也就是,玉芝说了她们那里的现状,我也去往西安亲眼看见,这世道真是让人没法活了。”老太太也接话了。

九先生也接着话题说道:“这天灾不断,这人祸跟着又起,到处闹土匪,小土匪杀人抢东西,这大土匪抢城池。军阀们为了地盘打来斗去,不可开交。这部队上都是青年娃,哪个不是娘生父母养的,都成了他们争斗的牺牲品,你仅仅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母亲。你想想,有成千上万的孩子流血,也就有成千上万的母亲流泪,她们都心疼自己的孩子呀。俗话说的好,硬让父母双亡,不让改朝换代,这父母年龄老了,死了也就死了,总归要死去,可这些孩子正年轻,也正是活人干事的时候,他们死了岂不可惜。父母将他们养大,要靠他们养老送终,结果他们先走了,这岂能不让父母伤心。姨娘你想想,这世道赶到这步天地,咱们一个平民能有什么办法,这世道乱的不成样子了,人没法活了,才闹起来了,就想闹出一个好世道,让人安居乐业的好世道,不闹这个世道就更变不了。有人闹,就有人为此付出生命,我们这辈人,就是赶上改朝换代的混乱年代了,这大潮流,我们这些小人物阻挡不了。就像把我们这些人,都丢到泾河里去,能把泾河水能挡住吗?肯定被水冲走了,这个潮流太大了。这也跟人得了病,要治病是一样的道理,就像一个人,满身生疮,到处流脓,不治它,就要伤及性命,治病人就得受痛苦,不忍受痛苦,就治不好,这个痛苦的过程,就得忍受着。就像姨娘你现在这样,受苦免不了,就是把你哭死了,不吃不喝饿死了,能把孩子换回来,那也值。可现在能把孩子哭回来吗?你这样哭着耗着,于事无补,只是伤了自己的身体,这不值得。所以,姨娘你就得想开点,不要纠结在你心里。生死路上无老少,也许这代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吧,姨娘,你信命运吗?”九先生说了一大堆,转过话题,问起老太太。

“唉,老年人都说人各有命,命运这到底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在我这里,不信也得信了。”老太太听了问话回答说。

九先生又说道:“我们这代人,命运都不好,处在乱世中,今天不知道明天是怎么样,能活着,就算幸运,活一天算一天。姨娘你有国良孝顺,家境又好,不愁吃不愁喝,比起那些缺吃少喝,少穿无戴,多灾多难的人,好过多了,你还有啥想不开的?”

听了九先生的一番话,想想自己的一切,老太太心中,豁然开朗了。回答道:“你说的对着呢,比起那些没有吃喝的人,我应该知足,可这心里就是放不下,毕竟我娃还没结婚,也没留个根来,咋说也是个遗憾,当娘的没尽到心呀。”老人心里,只有对自己自责,没给孩子成家,成了心中的遗憾,可这遗憾,终究没法实现了。

九先生接着说:“现在这个世道,遗憾的事多的去了,咱整天处在遗憾当中,这日子就没法过了,想开点,把过去的事忘掉,才能往前走,想活着的人,这日子才有奔头。姨娘你儿孙满堂的,再去纠结那些不能扭转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增加了痛苦,给子女们带来负担,你说咱这是何必呢?”九先生讲了一堆大道理,就是想让老太太从她那极端的思想里走出来。

老太太听了九先生的一番话,想想为了自己,孩子们昼夜操心劳累,心里真过意不去。便说道:“我就是给孩子们添麻烦了,你的一番话,就像开心的钥匙,把我的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活人还要吃喝,想哪些过去的,也真是于事无补,你说我老了老了,还要连累孩子,唉,这真不该呀。”老太太有点悔悟的说。

九先生见老太太说了这些话,才高兴的说:“这就对了,这就对了,快给姨娘做碗臊子面,吃点软和的,好消化。”九先生明白,几天没吃,怕胃受不了,顺便把扎得针拔掉。

小兰立马跑了出去,给老太太准备去了。

老太太也许是想开了,也许是扎针起到作用,这会觉得肚子饿了。

没一会,小兰就端来一碗臊子面,老太太接过端来的面条,吃了起来,也觉得有味道,非常可口,几下子,一碗面就吃完了。

看到老太太吃得香的样子,张国良和九先生两人相互看着对方,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真是: 真情感动暖流涌,化解心头那块冰。

世道无情人有情,暖心话语似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