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得儿子欣喜若狂 满月酒喝出忧愁(2 / 2)

浊流滚滚 泾河流 2312 字 1天前

“梅花妹子,你这就见外了,咱们一家人,对我还客套上了,你快收起来,这些东西我不能要,留着你自己用吧。”桂香也客气起来。两人你推她拒,相互谦让,最后还是梅花装着生气,桂香才不再推辞。桂香不再说啥,忙着准备饭菜去了。梅花看到心里乐了,在她看来,好话说一大箩筐,也无济于事,只让人感到你虚伪,还是来点好处,才能打动人心。大嫂态度的变化就能说明问题。

晚上,九先生进屋,梅花问道:“掌柜的,你今天招待张保长,听说他们家遇事,都把家都拉了,现在很不景气,这金珠的婚事还能保持住吗?他是不是和咱套近乎来了?”

九先生慢慢地说:“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常言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张家虽然没有以前强大,可它的根基还是很坚实的,我们和他不能比较,在三道梁上,也是无人伦比的。能和张家堡结亲,不仅仅是把女儿的未来安排好,对咱们家,也是一种荣誉,能提高咱们家在三道梁上的地位。你给我听好了,这话你千万不能在旁人面前说起。惹出是非来,把女儿的婚事搅黄,我就要和你算账。”九先生最后用上了严重的口气,梅花被说的没了词,只是用眼睛翻着看了一下九先生,心里想,谁知道他们家以后怎么样?心里是一肚子的怨气,嘴里却说不出话来。他一个女人家,只站在自家的角度看事情,哪就老伴的眼光远?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孩子的满月,九先生清楚,自己的亲戚多及人脉广,提前买到一头大肥猪杀掉,准备好酒菜,就想好好款待来客,一则表达对来客的谢意。更重要的是彰显自己后继有人,以及自己高兴的心情。

这天早晨,各方亲戚及友人,不约而同的向韩家庄奔来,前来喝满月酒。尤其是那些提前烧过了的人,更是兴高采烈,不放过这个好吃好喝的大好机会。他们相互串联,摆着一则道喜,二则报恩的心理,一同在去往韩家庄的路上。

真是: 有用巴结人上人,笑脸热情献殷勤。

人情冷暖见心底,贫穷低下无人问。

不知从那里来了一个化缘的和尚,路过韩家庄,看见此景,便尾随前来,想讨个好彩头,让施主多施舍点。和尚的到来,欢天喜地的九先生看见,心里很不痛快,自认为不吉利,但也不失大体,让人给端来菜馍让饱吃一顿,自己忙别的事去了,实际上就是想躲开他。

和尚吃素,又不喝酒,所以只能端点素菜,和尚吃饱喝足后,不见主人,就让人去叫九先生,言说有话要讲。在和尚心里,遇到这等事情,不让施主施舍点怎么能过得去?

九先生正在招呼亲家张国良,说的正热乎,有人来给他在耳边说:“和尚不走,叫你有话要说。”听说和尚叫他,九先生就有点不乐,心里明白是要让他施舍,孩子满月是高兴事,不好发作,耐住性子来见和尚。和尚见了九先生,口若悬河的说了起来,积福行善,与佛有缘的话说了一大堆。九先生一句话都未听进去,他不耐烦的说:“别说了,别说了,我有好多客人需要招呼,忙得恨不得分身招呼客人,没时间听你细说。”顺手在兜里掏出一块银元,塞到和尚手里说道:“你赶紧走吧,我忙的很。”说完,转身就走了,不再搭理和尚。

和尚发愣的站在那里,看了看手中的一块大洋,觉得施主太吝啬,给的太少。看到九先生背影,给旁边人说道:“施主太爱财,太涩皮了,这种人,我神是不会保佑他的,他就是再守财,也攒不够给儿子花的钱。儿子以后必会贫穷潦倒,缺吃少喝,难以善终。”说完,转身而去,和尚生气了,就说了诅咒之言。

周围的人听了,都付诸一笑,认为和尚没讨到钱,就胡言乱语,有诅咒他人的意思。但谁也没有在意,很快都投入到喝酒中去了,他们海吃海喝,真有把九先生准备的酒,喝不干,不罢休之势。还有人喜欢把气氛搞得热闹的人,弄来红颜色,把九先生和大哥韩兴仁,涂成大红脸,在月子的梅花,以及大嫂刘桂香都没放过,各个红脸,以示吉庆。

和尚留下的话,被那些多事的人,送到了九先生的耳朵里,九先听了气愤的说:“真是晦气,孩子满月怎么就来了个和尚?这分明是嫌给他施舍的太少才胡说八道,这些好吃懒做的人,就会利用神灵哄骗于人,还要说出一大堆的歪理来,人岂能相信他的胡话?他们只知道让人施舍,自己坐享其成,完全是一帮不劳而获的二流子,靠着骗人生活的吸血鬼。”虽然话说出去,解了解自己的怨气,心里却结了一个疙瘩,永久的藏在心里,韩家的满月酒,在热闹,兴奋中结束了。

张国良吃完满月酒,九先生送到大门口,才举手道别。张国良晃悠悠的坐上了马车,铁娃赶车回张家堡。一路颠簸摇晃,酒不但没有醒,又添几分醉意。他也为九先生生了儿子那兴高采烈的情绪所感染,对着赶车的铁娃,手舞足蹈的说了起来:“这人生最大幸事,就是生儿子,你看九先生的高兴的劲,就是有传承家业,顶门立户的后人了。男人拼命创业兴家,没人继承,那给谁奋斗呢?那一生不是白忙活了嘛!儿子就是创业的动力,儿子就是家的传承,你说是不是?”他把心中的话,说给铁娃。

铁娃应声道:“二爷说的对,是这个理,谁不盼着家族兴旺,后继有人?”

一路上,张国良说什么,铁娃都是附和着,顺情说着好话。到家了,铁娃将保长扶进门,自己去卸车拴马,一路上,二老爷的话,几乎把他的耳朵给灌满了。

酒劲未过的张国良,回到家里,还是兴奋的合不拢嘴,逢人便说:“九先生得了儿子,那叫一个高兴,老人言,莫错传,老来得儿子,胜过得银子。”听到的人,都在点头称是,没有一个人敢说一个不字。

张国良进门看到玉芝,一把拉住说道:“你要给我生儿子,给我生儿子。”玉芝看到丈夫酒醉的样子,应声:“好,好,好,给你生儿子,你喝醉了,进屋躺着,酒醒来再说生儿子的事。”说着就扶丈夫进了窑洞,让躺在炕上,又去做醒酒汤。

玉芝心里想着纳闷,想着丈夫喝点酒,怎么就把持不住了,人家得了儿子,你跟着瞎高兴啥?又不是自己得儿子了。再说,都在生孩子的年龄,谁还生不了?看以后生的儿子多了,把家产分成了八瓣,你看能分过来不? 这些都是在自己心里想,在当家的面前,那是一个字都不能说,千万不能扫他的兴趣。顺情说好话,不惹他来骂。

真是: 日月轮转天循环,生儿育女皆自然。

只因心理百般样,人生百态汇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