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遇大难心怀怨念 防匪扰想出奇招(2 / 2)

浊流滚滚 泾河流 3405 字 11小时前

这里地势险要,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土匪藏在山凹之处,下边的人完全看不到,更谈不上直接射杀。要过一线之路的五凤崖,半道上露头,就完全暴露在土匪的眼线之下,对面人看见摇旗,山崖上边的人就放滚石,下边的人,就会被砸中,和滚石一起掉下悬崖。不费一粒子弹,用现成的石头,就能封住上崖的人。没有其它路上山,也不能快速强攻,清剿队因有伤亡,又有几名保安队员受伤后,便停滞不前,上报攻山困难。

邱佩也不想在这里浪费自己的人员和枪弹,和土匪拼个高低。他只想应付一下高县长,能使高县长在众官员面前说话有面子,体民心,顾民情,仅此而已。他借有人员伤亡,安抚伤亡家属为由,召回清剿队,此事无功而返,不了了之。他们没有清剿土匪,给这些匪徒,留下苟延残喘的机会,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侵扰不断的祸根。

真是: 官府腐败无纲常,奸人私下把贼养。

祸国殃民乱世道,百姓受害遭祸殃。

土匪倾巢而出袭击张家堡,虽然没有成功,可在三道梁上影响却非常之大。张家堡,有城堡可守,别的村庄,没有什么险要之处。家庭殷实一点的富户,仅仅筑有土墙,也只能防止狼的侵扰。对于土匪,那就没有一丝作用,土匪翻土墙,就如同走平路一样。单家独户,怎能和持枪的土匪抗衡?还不就是任人宰割嘛,大屁股十三屡屡得手,就是因为有着村庄的人们,无险可守。

三道梁上,韩家庄九先生,也是有点名气,不用说,肯定是土匪惦记的对象,土匪来了怎么办?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防御的办法。这个念头在他的头脑里上下翻动。他绞尽脑汁,想不出任何办法。九先生把老大韩兴仁,老三韩兴盛叫到自己的药房,商量对策。

老大先说道:“我看见,高家山的高老头,他在自家的窑洞的偏顶上打了一个高窑,做一个很高的梯子,晚上人上去,就把梯子拉上去,谁来都上不去,我看咱们也打上两个高窑,土匪来了,人躲在上边,他们往上爬,咱们也能反抗,准备些石头,和长矛,就能抵抗,就能躲过土匪,只要抓不到,他们就没办法。”

老三也应声道:“我看这是个好办法,就得弄一个抓不住的地方,要不没处藏,被逮住,家当被抢光,人不被打死才怪。”

九先生慢条斯理的说:“这高窑只能防御那些小毛贼,对拿着枪的盗贼,就没有任何威胁。高窑在明处,易被发现,高窑被困,也是没有办法。还不如,在暗处打一个地窖,人藏在里边不易被发现,好藏也保险。”

老三反对道:“地窖?不行,不行,地窖被土匪搜着,那就连窝端了,我们想抵抗也没办法。还不如高窑,高窑居高临下,我们搬点石头放在门前,既能用石头砸,又能用长矛戳,首先人不吃亏,我看高窑比地窖要强多了。”

九先生想了想说道:“那好吧,当前就只有这个办法,那就尽快打一个高窑出来,明天就请几个劳力来。只要人出力,就能尽快完成。人安全,比别的啥都重要。”九先生安排完毕,但是心里还是不踏实,也没其它办法,只叹气道:“唉,这世道人乱成啥了,土匪当道,人没法活了。”

“大”,随着一声稚嫩的叫声,露出一个女孩的笑脸,九先生回头看是女儿金珠,笑着说:“你来干什么呀?”

“我妈让叫你吃饭哩”。金珠跑进去抱住就先生的腿说。

九先生又问道:“吃得什么呀?”

金珠脆生生的说:“长面条,还有鸡蛋。”

九先生看着女儿,满心高兴,跟着金珠回家,只见金珠蹦蹦跳跳的,九先生心里乐滋滋的,自从有了金珠,老婆梅花的脾气有了很大的改观。先前回到家里,冷冷清清,现在好多了,有孩子,家里有了活力,干起活都有了精神,吃呀,喝呀都忙得停不下来。

进得门来,梅花饭菜已摆上桌。一家三口都端起了碗,吃饭间,九先生给老婆说道:“明天要动手打高窑,你明天过大哥家,帮忙做饭,要叫劳力,尽快打出来。这年头,闹土匪,没个藏身处不行,晚上人在高窑住,也能安全点。”

老婆梅花说道:“亏你想得出,一个鼻子窟窿一样的小窑洞,能装的下三家人?你是想看老三媳妇大屁股?还是想看老大媳妇的大奶头?硬要往一块拥挤?”梅花见过高窑,对高窑面积太小有所了解,更不想和老三媳妇往一块凑,所以极力反对。

“你胡说什么,为了躲土匪,那有这么多讲究,再说土匪都是晚上来,躲藏一下,土匪走了,再回自己家住,有什么不行?就你事多,一个住不下,就打两个。”九先生辩解道。

“不如一次打上三个高窑,三家各住各的,谁也不妨碍谁。”梅花还是坚持己见,

“打高窑也是有地方条件限制的,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打,不是你想打到哪来就能打哪里,费工费时,还要费钱,那有你说的那么轻巧。”九先生回应了一句。

“你就知道钱钱钱,说破了就是想和老三媳妇住在一起。”梅花还是紧咬住他的话不放。

“你……你就知道胡搅蛮缠。”气的九先生说不出话来,筷子往桌子上一拍,饭也不吃了。

“大,我和你住在一起,和其他谁都不住。”金珠插了一句。

九先生转身过来,看着女儿又换上笑脸说:“好,好,好,乖女儿,就和我住行了吧。”九先生和每个老人一样,对着孩子,都能把气压下去,把笑缓上来,孩子成了老人生活消气的良药。他不再想和媳妇争吵下去,就领着金珠出去,想别的办法。

其实九先生也知道住在一起不方便,为了省钱,他就情愿挤在一起,他觉得互相有个照应也是很好,媳妇的反对,使他有点烦恼。

在这三道梁上,住户较少,村庄更稀,这北梁上仅有五个村庄,韩家庄也就算上是个大村,还有十几户人家住在一起的也叫村庄。

这北梁上唯一只有一个药铺和商店,那就是九先生开的,生意不算红火,但也能招来,十几里外的乡民,前来购物。虽然九先生是个兽医,但在这没有医生的山村,给人也能将就医治,用九先生的话说:羊马君子都一理,只是药量上有差别。平常不出门,只有个别大户人家来请,才去给人或牲口看病,看好便给抓药,一人一手完成,从不让别人插手。

山里人穷,有人得病都见不到先生,是由家里人根据病情,向先生诉说,先生也是根据诉说和经验,给人开药医治,药用对了,就能药到病除,药没对症,病人到死也不知道得的什么病。山里人善良老实,认为是天命所归,对先生没有一丝埋怨。九先生也有自己的一套能耐,对一般小病,头痛脑热,肚痛拉稀,也能药到病除,所以人们还是很相信他。有病都来找他,毕竟县城距离太远了。需要时间,更需要钱,穷人也折腾不起,也浪费不起时间。

坐在药房的九先生,想着老婆梅花的话发愁,该怎么办好?他抬头看见房梁,突然灵机一动,在这房梁上,搭板做个二层,周围用板围起来,不就是个藏人的地方吗?何况自己只有三人,地方小一点,也没关系,晚上土匪来,谁会看房顶?外边高窑,那是明摆着,那土匪一眼就看见,有啥安全可言?这房上,人要上去,就做一个高梯子,上去后将梯子架在房梁上,暗室在房中,就不易被发现,不就把问题都解决了?自己在山沟里有的是树木,况且庄子周围都长有大树,找人来解板不就行了嘛,就能立刻解决面前的问题。

九先生对自己的想法感到高兴,即刻给老大老二做了安排,让他们各自打一个高窑,藏自己一家人,高窑也就不必打得过大,也就能省力省事,事情也能尽快办妥。

自己就叫人挖树,解板,做暗室,把自己一家人安排好就行,免得和老婆打口舌之战。九先生盘算好的,也得有一个时间去完成,然而,盗贼不是等你准备好才来到的。

真是: 为躲土匪奇招想,高窑密室把身藏。

只要留得活命在,钱财粮食自个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