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祭祖母荒野坟前 诉衷肠以书祭奠(2 / 2)

浊流滚滚 泾河流 5432 字 10小时前

老者出门,惊奇的发现,不知哪里冒出这么多水,把门前边小沟都填满了,马上就要淹到自家窑洞了。他吃惊的呐喊起来:“快起来,发大水了,快要淹到窑洞了。”老者喊声惊醒了一家人,他们出门后看到水,顿时慌乱了,呐喊声一片,都在冒雨开始自救,不顾一切的把自家值钱的东西和粮食,抢着往外边高处转移,粮食可是一家人生活的保证,不能被水给淹没了,麦粒见水那就被漂浮起来,跟水走了,辛苦一年的粮食,不能打了水漂,在他们的心里是能救多少是多少,所以他们根本顾不了别人,只能自己顾自己。

老者看着其他人都起来了,他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小儿子,住在山坡的最低处,水淹第一个就是他,别人不用管,先救小儿子,他扑到小儿子门口,奋力的拍打着门。

年轻人瞌睡大,只听到呼喊,根本没有感觉到危险来临,夫妻俩下炕只觉得脚下有水,鞋都被水漂走了。小伙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远离河边的半山坡的窑洞,竟然被水给淹没了,他心中纳闷,院子低,门前有沟,水怎么会进窑洞?

小伙打开门,只见门外一片汪洋,只听到父亲呐喊道:“发大水了,快把粮食往外搬,这水还在上涨,能救一点是一点。”听到父亲命令般的口气,夫妻俩迅速找袋子在水中装粮,父亲帮忙,想把圈放在窑洞里边,芦苇席囤里的粮食转移出去。开始水位低,小伙扛着袋子往外跑,可上涨的水,不给他们多余的时间,没多一会,水就上到膝盖,走路也不方便了,可他们就想多抢点粮食,奋力的拼搏着。当水已涨过膝盖,快淹没土炕了,紧张中媳妇,想到了炕上的孩子,她慌忙把自己三个月大的孩子,抱着放在和面的大瓦盆里让水漂着。外边下着雨,她慌忙把自己红布衫,盖在盆子上边,为孩子挡着雨,她就想多拿点东西,自己一手拉着盆子,一手抱着在炕上的被子往外转移。

由于水淹没了出入路面,女人只能凭着感觉走在以前的老路上,谁料她慌乱中一脚踏空,落入深水中,她双手在水中拼命的击打,想告诉身后的丈夫,让他来救自己。

跟在后边丈夫,看到媳妇落入深水区,慌忙丢掉肩上的粮袋,呐喊了一声,去拉媳妇,正在此时,垮塌的山体,被水冲垮,整体向下滑去,被蓄聚的水也跟着奔流而下。男人眼看就要拉着媳妇,结果水往下流动,双双被水带走了,放孩子盆子,一起也跟着流水漂走了。

老者听到儿子喊媳妇声音,忙冲出门来,看着水退去,却不见了小儿一家人,远远看着盖着红衣盆子,跟着水流走了。老人两腿发软,坐在泥地里。老者捶打着胸脯,后悔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先该把人逃出去,救什么粮食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就这样降在这个普通的家庭。

老人在大雨中,大声哭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媳妇,我的孙子呀,老天爷,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呀?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呀。”嚎啕的大哭声,响彻了整个山沟。自己没想到他住在这远离村庄的山沟,不想和他人引起纷争,却受到了这意想不到的惩罚。

一家人看着水退了,就听到老人的哭声,一起扑到老四家的门口,不见了老四一家人,听到老人的喊声,才明白老四一家,被水冲走了,这么大的水,这还在那里找人去?顿时一家人都坐在雨地里,大声哭泣开了,天降灾难就在这瞬间发生了。

真是 天降灾祸难抵防,睡在家里遭祸殃。

本是幸福一家人,顷刻家破人又亡。

“爸爸,爸爸,你怎么了?你不要吓我们。”春蕾、春江摇动着父亲,并呐喊着。

处在痴呆恍惚中的父亲给叫醒了,他站起身来,环视了一周看到妻子,含泪说道:“妈把我养大真不容易,那是一把泪水,一碗饭,啥罪都受了。妈心性要强,硬是在困苦中,独自撑家,把我养大。这几年日子好了,多么希望他老人家能多享几天福,可老天偏偏不随人愿,病魔把她带走。人都要走这条路,我们谁也改变不了这个自然规律,既然改变不了,就让我们要给他老人家,举行一个隆重的葬礼,就当是对她一生的总结,这样,才不辜负她老人家辛苦的养育了我。”

母亲和奶奶相处很融洽,受着父亲的感染,母亲对着爸爸说:“你有这个想法,我很赞成,婆婆待我如亲闺女,我也要像对待亲妈一样待她,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咱们也应该给后辈儿女做个表率,孝敬父母的表率。”妈妈表明态度,给爸爸增添了信心。

养儿送终,这不就是每个人养儿的宗旨吗?爸爸就想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想法。为了祭奠奶奶,爸爸给奶奶举行了送葬仪式,目的就是让奶奶去往天堂的路上,走的更舒心,更体面一点。

爸爸声声泪下,跪拜着给奶奶灵堂送上了献饭,横溢的泪水,难以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不舍。纯朴的情感,博得乡党,亲戚们流下感动的泪水。

奶奶,去往天堂的路上,请带上儿孙们的关怀和思念,请你放心,我们会生活的更好。

在旁边观看的乡亲中,有着抱着孩子的女人,抹着眼泪,对身旁乡党说道:“你看人家养的这娃,多孝顺,对他妈多好,做过的事情,人都能看在眼里,亲生的又能怎样?人就要养这有良心的娃。”爸爸的身世,曾在村子闹得沸沸扬扬,人们都知道,父亲也明白。

另一个应道:“唉,人无后眼,怎能知道养的是怎么一个人?她养的老大是什么样的人,你不知道吗?白眼狼一个,这个小的有良心,心底好,你看人家现在这样排场,就是做给乡亲看得。人家老太婆,德行好才有好报。我看还是亲闺女好,你看两个亲闺女哭得,难过成啥了?没人扶就站不住了。”说着指着两个姑姑,她们说的是大姑铭芳和和小姑铭莹。

“我看铭仁那个媳妇,哭得和亲女儿一样难过,人家怎么就遇上了这样好的媳妇。人活在世上,有儿没女不行,有女没儿也不行。就得有儿有女,有养老的,有哭着送老的,这样才算完整。”抱孩子的女人说着自己的看法,道出自己心里话。

两个人说的热闹,被母亲和两个姑姑的哭声淹没了。

亲人的悲声,有一种把奶奶呼唤回来的感觉,对待奶奶的离去,我们伤痛的心情,只能用泪水来表达,唯独用这一种传情的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对待奶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亲人远去永不还,泪水抛洒送亲远。

灯火照亮天国路,愿奶天堂把身安。

送葬的队伍,沉重的脚步,挥洒的泪水,永久的思念,一切仿佛都凝固在对亲人的怀念当中,刻在了心灵深处,成为永久的烙印。

张春蕾抱着奶奶的遗像,流着眼泪,心里在呼唤:奶奶,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思念您。

……

燃烧的冥币,烧着张春蕾的手,把她从回忆中惊醒过来,她又回到现实当中。春雷擦干自己的泪珠,看着墓碑上尘土,她掏出自己的手绢,仔细的擦了起来,奶奶一生爱干净,要合奶奶的心愿,墓碑必须擦干净。以前回来,站在奶奶的墓碑前,春蕾都有一种负罪感,认为没有完成奶奶的心愿,总想着,应该把奶奶的一生写本书,告诉后辈,我们能有今天,和奶奶艰辛的养育是分不开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后辈儿孙莫忘恩。

大学几年忙于学习,顾不上回顾奶奶的过去。上班后,白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晚上坐在桌前,当聚精会神之时,眼皮沉重,抬不起来,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体力劳动者,想做脑力劳动者的事,真比登天还难。通过奋斗,终于坐到了办公桌前,有了面对电脑的机会。可每天的工作还是满满的,闲暇时间很少,一切未能如愿。人也许就是这样,因为有头脑,有记忆,那些刻骨铭心的事情,会在脑海里记一辈子,终生都难以忘怀。而这些淡淡的记忆,往往会因某种诱发,而在脑海里浮现。看似远久,无关轻重,可它却能左右人的思想,促使人付出实际行动,奶奶的故事就是如此。春蕾便下了决心,如有空闲时间,便开始回忆,一点一滴的汇聚,并记录在电脑上。

今天终于如愿,历经八年,一本述说奶奶一生的书,终于送到奶奶面前,就算是给奶奶一个交代,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心灵安慰,虽然迟迟的来到,最终还是实现了愿望。

张春蕾对着墓碑,高声的呐喊到:“奶奶,我就想用炮声惊醒你,让你看看孙女送给你的礼物,我们还会抽空回来看您的,您的恩情,我们会牢牢的记在心里。”

呼喊声在山梁上飘荡,飘荡……没有半点回音,我想奶奶肯定在天上看着我们,把所有一切,全部接收走了。

祭奠奶奶结束,张春蕾给两个姑姑说道:“今天回家来,我还要替奶奶完成一个心愿。”

两个姑姑都不知道,奶奶还给孙女留有心愿,大姑铭芳忙问道:“什么心愿?你奶奶没告诉我,却告诉你?”铭芳心中疑惑,提出问题。

“奶奶心愿就是,在她百年后,我们回来看她,别忘了在泾河边,给太奶奶上香祭奠,顺便再给继爷爷烧点纸祭奠一番。”春蕾给两个姑姑说道。

二姑铭莹,迟疑的看着大姑铭芳,眼神里有着一种询问,铭芳无可告知的摇摇头,表示不清楚。两个姑姑有点迷糊,不明白为何母亲把这个愿望留给孙女?而没留给自己?

大姑铭芳心里想,母亲留下的心愿,她们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她们不愿跟着母亲,到泾河边祭奠奶奶。可母亲呵斥着她们,让她们必须跟着自己去。在她们的心里,对自己的奶奶没有一点好感,小时候的阴影,永久的留在心里。奶奶对母亲很苛刻,她们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心结到现在还没有打开。这时,似乎明白其中的缘由,母亲是个明白人,知道把这个愿望留给女儿,怕她们有心结,不能替自己完成,而是留给孙女的春蕾。

这时,大姑姑铭芳对着春蕾说道:“你奶奶就是心善,她婆婆对她可是够凶够狠的,到死还给她背了一身恶名,她没记着对她的坏,死去了还要孝敬她,真让人不能理解。”

春蕾看着两个姑姑说道:“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奶奶去世前告诉我的,她的婆婆,我们的太奶奶,就是奶奶的亲生妈妈。”

两个姑姑,顿时睁大眼睛,相互看着对方,不相信春蕾的话,小姑铭莹,对着春蕾说:“春蕾,这事你可不要乱说,我们怎么不知道?”

“这是真的,奶奶告诉我的,我回家给你们一人一本书,你们仔细的看看就知道。这书里说的,就是奶奶给我讲了她的一生,好好看看就明白了。”

两个姑姑无语了,没有再说什么,就领着春蕾,去往泾河边。当年,母亲领着她们去过泾河岸边,祭奠奶奶的地方,她们再清楚不过了。长大成人后,继父又在泾河遇难,她们随着母亲,有着更多机会,来到泾河边祭奠。只是祭奠的地方,却是多了一个地方,一个是奶奶,一个是继父。

她们一行,来到泾河边那个大石边,大姑铭芳看着那块大石头,眼前仿佛浮现出,自己小时候站在旁边,看着母亲跪在那里大声痛哭的场景。今天总算是明白,母亲当时痛哭的真正的含义。让她们不能理解的是,母亲怎么到去世,都没有告诉她们实情,而告诉了自己的孙女,难道对女儿有着隔阂不成。

春蕾看着两个姑姑有点疑惑,就对他们说道:“其实奶奶,根本没有打算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就想带进坟墓。临终,和我诉说她的过去的时候,才说出多年压在心头的事情。临去世前,她把心中那个愿望,寄托在我的身上,让我替她完成唯一的愿望。”

两个姑姑,这时似乎明白了,没再追问,也许母亲怕她们心中有阴影,不去完成。

春蕾取出准备好的香,不知怎么插在石头上。大姑铭芳记得妈妈,当年就是在河边抓来沙子,把香插在上边,现在,大姑也照着妈妈当年的样,也用手抓来沙子,让春蕾把香插在沙堆上边,看着春蕾点着香,两姑姑跪在地上,学着母亲当年的样子,难以抑制的泪水,飞洒纵横,她们虔诚的跪拜自己的奶奶。她们做梦都想不到,一直在她们心中那个最可恶的奶奶,竟然还是自己的亲外婆,有着双层亲人的光环,这是多么大的落差啊,不是春蕾说明,她们真是相信不了。

春蕾大声对着泾河喊道:“奶奶,你找见太奶奶没有?你们母女,要忘掉在人间之间的隔阂真心相处。我们今天来祭奠你们,希望你们母女在那边过得好,不要再闹误会。”春蕾的喊声和泾河的波涛声相融,向天堂亲人送去。

祭奠完太奶奶,春蕾她们又来到另一处,祭奠继爷爷。春蕾只听父亲说过继爷爷,父亲的命就是继爷爷救的,她们一家人能有后来这一切,那是继爷爷的功劳。救命和养育之恩,那是没齿难忘啊。春蕾再一次向河水,高声呐喊:“奶奶,我来替你完成了你的愿望,替你祭奠太奶奶,也祭奠了继爷爷,你放心吧。”他们看着滚滚泾河流水,似乎看到了奶奶在向她招手微笑,波涛之声,就像奶奶给她们回答的声音一样。

奶奶的故事,像泾河的流水,在脑海奔流着,在心胸翻腾着……

滔滔泾河浊流水,难冲世间不了情。

追逐岁月入大海,黄土依旧绿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