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翠翠连连点头,转身就去拿资料了。
王为民拿着资料,仔细研究起来,基本都是些傻大黑粗的大件机器,技术含量有,但有限,这个年代的苏联重工业还是很强的,很多技术国内都还没掌握。不过,王为民毕竟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他一边研究资料,一边结合实物,很快就摸透了这些机器的性能和维修方法。
几天后,苗翠翠指着一台出故障的机器来找王为民:“师哥,这台机器坏了,那些毛熊的工程师根本不管,你看能不能修?”
王为民走到机器看了看,仔细检查了一遍,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他熟练地拆开机器,更换了损坏的零件,然后又重新组装好。一试机,机器立刻恢复了正常运转。
苗翠翠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她没想到王为民竟然这么快就把机器修好了。她兴奋地说道:“师哥,你太厉害了吧!”
王为民笑了笑,说道:“没什么,这些东西我以后都会交给你们的”
苗翠翠连连点头,说道:“好的,师哥”
就这样,王为民在红星轧钢厂的技术处开始了新的工作,上午巡检机器,下午就开始组织人员进行学习。
由于上级下达任务,要求增加钢材产量。
现在的红星轧钢厂不像几十年后的轧钢厂,只负责轧钢,自己也有炼钢车间,只不过是比较小的平炉炼钢。
平炉炼钢是19世纪中期由德国工程师威廉·西门子与法国冶金学家皮埃尔·马丁共同发明的炼钢工艺,这一技术曾在全球钢铁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超过百年。平炉的英文名“open hearth Furnace”直译为“开放炉膛”,实际指的是炉体采用蓄热式结构,火焰在炉膛内呈水平流动,利用高温废气预热空气和燃料提升燃烧效率。这种设计让平炉能够将生铁、废钢和铁矿石混合冶炼,通过氧化反应调整钢水成分,最终获得符合需求的钢。
这一方法十分考验工人师傅的能力,主要靠经验。
王为民打算抄的是顶底复吹转炉炼钢,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炼钢工艺,相比平炉炼钢有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质量。
现在国内几年前已经有了顶吹转炉,王为民看过报道,只需要改进工艺就行,这个技术未来几十年都在用。
王为民让苗翠翠开始着手收集顶吹转炉炼钢的相关资料,并与钢铁学院的老师们一起探讨这一工艺的可行性。
经过几个月的研讨,图纸终于出来了,暂时先建一个10t的小型顶底复吹转炉进行炼钢实验。
这时问题来了,没有需要的工业氧气。
找了几次部里,部里也没办法,现在全国都缺各种工业材料。
王为民于是出动了大杀器---小师妹,苗翠翠。
小师妹出马,去到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大眼睛布灵布灵的,那个教授老师能抵住这样的诱惑,带领着学生一个月时间就搞出的工业制氧的方案。
并且还拉来了几十名免费的大学生劳动力,这个时代的大学生那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并且满腔热血,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到工业建设中来。
他们不仅带来了创新的思维,更有一腔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