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细分析着每一份战报:曹军的动向是否有异常?是否出现了小股精锐部队的秘密调动?袁军的后勤补给线上,是否出现了不易察觉的混乱或紧张迹象?甚至,袁绍麾下谋士集团内部,是否传出关于粮草安全的争论或提醒?
然而,什么都没有。至少,从这些零散、滞后的官方战报中,我看不出任何决定性的变化。战局依旧如同一潭死水,表面偶有涟漪,深处却不见波澜。
是时机未到?是曹操仍在权衡、验证?还是……我的那步险棋,终究是石沉大海,未能激起半点浪花?
这种不确定性,如同蚁噬,啃啮着我的内心。但我深知,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镇定。我必须将这份焦虑深藏心底,不能流露出半分异样。在徐州,在主公面前,我仍是那个运筹帷幄、沉稳可靠的陆昭。
主公近来也时常询问官渡战况,言语间不无忧虑。毕竟,曹袁之战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他未来是继续呆在徐州,还是另寻出路,甚至是被迫再次流亡。我只能依据现有情报,为主公分析局势,安抚其心,同时加紧巩固徐州的防务,做好应对一切变故的准备。
目光再次望向北方,那里仿佛有一片无形的浓雾笼罩。我知道,在那片浓雾的背后,决定性的力量正在积蓄、碰撞。我的那封密信,或许正悄无声息地流淌在某个关键的节点,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发酵、引爆。
它会成功的,一定会的。袁绍的骄傲,许攸的贪婪与怨愤,曹操的决断……这些都是我计算中的砝码。
现在,我能做的,便是继续处理好徐州的事务,积蓄实力,为主公,也为我自己,争取更多的回旋空间。同时,竖起耳朵,绷紧神经,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一声或许会迟到,但必将响彻中原的……决定性的回音。
官渡的这盘棋,最大的悬念,或许并不在两军对垒的正面战场,而在那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之中。而我,已将赌注押下。接下来,便是耐心与天命的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