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水泥暗咒(2 / 2)

周明远皱眉:“最近风声紧,海关总署新调来的……”

话未说完,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吴天青脸色惨白地冲进来,手里攥着传真纸:“谢总!苏晚混进核心浇筑区了!”

下午2:17,大坝左岸3号仓

苏晚蹲在钢筋丛生的作业面上,相机快门声淹没在震耳欲聋的振捣器轰鸣中。镜头里,工人正将成袋的粉煤灰倾入搅拌机,灰白色的粉尘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蓝。

“这不是常规材料。”她喃喃自语,突然瞥见输送管道拐角处的液压装置——和父亲遗稿中描述的“样本调包器”一模一样。

一只手突然按在她肩上。

“苏记者对混凝土也这么感兴趣?”谢一扬的声音带着笑意,黑色大衣下露出半截金属管,那是改良版的量子通讯器。

苏晚转身的瞬间,两名保镖已堵死退路。她握紧钢笔,笔帽的蓝光突然剧烈闪烁。

同日傍晚6:40,宜昌海事局监控盲区

一艘锈迹斑斑的货轮正在装货,起重机吊起的集装箱上贴着“医疗器械”标签。舱底,二十个特制储存罐正在注液,低温氤氲的雾气中,隐约可见罐体标注的“tSmc-486”字样。

岸上,谢一扬望着逐渐暗沉的天色,对手机那头简短道:“今晚的浪高两米,适合‘医疗器械’沉船。”

他挂断电话,从怀中掏出苏晚的钢笔。紫外灯下,笔尖残留的水泥粉末正自动排列成三峡泄洪孔的图案——和东京订单编号完全一致。

次日凌晨4:30,三峡大坝导流底孔

湍急的水流中,一具尸体卡在检修栅栏前。法医翻开死者口袋,只找到一枚铜质纽扣,内侧刻着“1992.7.21”——三峡工程首次混凝土浇筑的日子。

监控室里,谢一扬删掉了最后一段监控录像。屏幕上,央视早间新闻正播放大坝建设进展,女主播字正腔圆地念着稿子:“……经第三方检测,三峡工程混凝土强度远超设计标准……”

窗外,朝阳将江水染成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