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光、大楚、陈力行、毛少凡等人如今在上京做官,分别任职于户部、礼部、刑部等。</p>
真珠大王设也马是最早表态支持完颜驴蹄的完颜氏亲王,自然得到了投桃报李的恩遇,他的两个儿子完颜秉德和完颜斜哥如今也在上京担任了重要官职。</p>
新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行动要想封锁消息还是很容易的。</p>
辽东和钝恩城方向的新金百姓们对此一无所知,那就更不要说宋国了。</p>
当然,前提是,在新金没有身居高位的内奸。</p>
……</p>
岳佩莹是最先赶回西夏的。</p>
半个月后,洛承安和颜青羽也赶了回来。</p>
说起在临安时遇到继嗣堂一脉的故人,一品堂中有继嗣堂背景的人都不免为之唏嘘,重建继嗣堂的心思也更重了。</p>
任得敬知道他们掳回杨沅的计划失败,失神良久,倒也没有惩罚他们。</p>
没多久,宋金在灵壁大战,结果两败俱伤、损失重大的消息传回了西夏。</p>
西夏皇帝李仁孝大为兴奋,马上请国相入宫,商讨国事。</p>
趁着宋国元气大伤,无力西顾,李仁孝想利用临洮为突破口,一步步蚕食巴蜀。</p>
如果可能,他还可以在吃掉巴蜀之后,掉过头来吃掉金人控制的陕西,反正金国也衰弱了。</p>
如此一来,西夏的疆域将大为扩大,也有了壮大的空间。</p>
任得敬对于李仁孝的计划并不反对,这本在李仁孝的预料之中。</p>
他与国相虽然争权,但西夏国力强大却是他们双方都愿意看到的,任得敬自然没有理由反对。</p>
但是在此过程中如何用兵,遣谁为将,那就关系到皇帝系和国相系的势力消涨了。</p>
李仁孝现在还是不敢与国相任得敬硬碰硬,在他的计划中,是要隐藏锋芒,尽力争取,拿下三分之一的兵权就是胜利。</p>
但……国相似乎又恢复了心不在焉的态度,对他试探性提出的安排竟然全部应允,没有提出反对。</p>
李仁孝既诧异又兴奋,急忙改变打算,争取到了更多关键位置,孰料,国相还是没有一字反对。</p>
直到把国相任得敬送出大殿,李仁孝还有一种做梦般的感觉。</p>
这会不会是国相的阴谋?</p>
难不成国相是故意示朕以弱?</p>
可……示朕以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p>
总不能是借宋人之手,剪除朕的羽翼吧?</p>
想到这里,李仁孝也为自己的荒唐念头而哑然失笑。</p>
这就像是两兄弟争夺家族的掌控权,但外边还有一个想要吞并这个家族的外敌。</p>
两兄弟为了争权,什么阴谋诡计都可以用,但是绝对没有引入一个想灭亡他们家族的外敌进来的道理。</p>
“国相……他近来在忙什么?”李仁孝沉思良久,缓缓问道。</p>
内侍总管弯腰道:“国相还是常往一品堂去,与那些方士、喇嘛、道士们谈经论道,一去就是一天。”</p>
“齐桓公,汉武帝,梁武帝,唐玄宗……”</p>
李仁孝喃喃地念了几个名字,对内侍总管道:“你说,一个前半生精明无双的人,一旦老了,真的就会变得昏庸不堪么?”</p>
内侍总管欠身道:“少时英明、老来睿智的帝王,自古也是有的。可见,此事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p>
“哦?那你说,朕若是老了,会不会变得如国相一般昏庸?”</p>
内侍总管慌忙趴在地上,叩头道:“我皇英明神武,一世英明。”</p>
“哈哈哈哈……”</p>
李仁孝放声大笑:“把拓跋黑衣叫来,朕有事吩咐。”</p>
很快,寇黑衣出现在了李仁孝的面前。</p>
看着这位与他有几分相似的堂弟,李仁孝道:“黑衣,宋国与金国在灵壁一战,各自折损数万精锐的事,你可知道了?”</p>
寇黑衣,此时应称之为拓跋黑衣了,点了点头。</p>
李仁孝欣然道:“这是我大夏的一个绝好机会。朕想趁着宋金大战,元气大伤的机会,步步为营,进逼巴蜀。”</p>
拓跋黑衣振奋道:“臣愿领兵一战。”</p>
李仁孝摇了摇头,微笑道:“正面作战是战,分化拉拢的作用却更大。”</p>
拓跋黑衣一听,不禁大失所望。</p>
他想带兵,不想再当一个间谍了。</p>
李仁孝却是面露微笑,拓跋黑衣这一脉也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他是不会让拔跋黑衣有掌握兵权的机会的。</p>
李仁孝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道:“黑衣啊,巴蜀之地山川河流险要难行,既不利于大股兵力作战,也不利于诸路兵马的呼应与救援。</p>
因此,破其一路,便易成溃堤之势。然,因其山川险要,易守难攻,内部策反较千军万马,用处更大。正因此事至关重要,为兄才把它交给你去做。”</p>
“你放心!”</p>
李仁孝微笑道:“只待我大夏尽占巴蜀,就要回师吞下三秦故地。到那候,朕让你领兵挂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