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
户部尚书析折和工部尚书侯可意慢吞吞的滞留在最后,因而错过了汤思退失神之下,跌跪于地的精彩一幕。</p>
但他二人故意拖延到后面,却也是因为有满腹的不解,需要沈该给他们解惑。</p>
“沈相公,你何以要拒绝汤相公的提议呢?”</p>
这两位尚书和沈该的关系显然不一般,向他问话也是直接了当。</p>
不过,方才沈该表了态,他们还是毫不迟疑地跟进了,尽管他们不理解。</p>
直到此时他们才私下向沈该询问理由,显然与沈该有着某种默契。</p>
“官家再有个把月就该回来了,有些事,两位尚书还是提前做些准备的好。”</p>
沈该说着,把桌上一本手札递给了他们。</p>
侯可意好奇地接过,翻开来一看,却是一份誊录下来的金人奸细的供词。</p>
析尚书也站在一旁,与他一同看着。</p>
二人越看,脸色越是难看。</p>
化名龚瑾泉的答不也在供词中详细说明了他们此番潜入大宋,是如何一步步扰乱大宋经济的。</p>
他们如何从户部弄到专用油墨样品,如何利用从燕京派来的工匠进行仿制。</p>
他们为了窃取最难仿制的铜雕版,前后做了哪些事情,通过什么人接触、收买的杨雷峯等人。</p>
他们在龙山市建假会子处,这种半官方的会子处,是要由工部负责承建的,不能是民间想盖就盖的。</p>
他们又是如何伪造户部行文,瞒过并利用工部为他们建造的等等。</p>
这里边的供词有真、有假。</p>
真的部分,是他们确实买通、利用了户部和工部的一些人,所以才能顺利完成这些操作。</p>
假的部分是,答不也刻意夸大了他们的渗透程度,诬攀了工部和户部的许多官员。</p>
如果朝廷真要按照这份供词进行追查的话,工部和户部将会像吏部一样,马上先垮一半。</p>
两位尚书的脸色变了,侯尚书颤抖着手指道:“沈相公,不可能涉及这么多的户部官员。”</p>
沈该淡淡地道:“杨沅是新金奸细一事,全无证据。”</p>
他点了点侯可意手中那份供词:“而这份供词上,至少有人证,也有一些事情可做佐证。”</p>
侯可意不再言语了。</p>
他现在明白沈该为何突然表态,站在了晋王一边。</p>
杨沅来政事堂究竟是干什么来的?</p>
如果,今日他们不是群起对汤思退发起了围剿,那么杨沅那个疯子,,开始集会、上书、声援。</p>
这些预备官员本来就有上书朝廷参议政事的权利,一时间舆论大噪。</p>
跟在吕学士、叶学士屁股后面,攻击杨沅置“拈花小筑”,私蓄娇娃,以逞淫欲的那几位官员火速受到了处理,被贬官到了惠州、潮州、儋州等地。</p>
另外一些攻讦杨沅在临安狱大牢时,还能利用职权,引女子入监,张扬帷幔,宣淫其中的,以及攻讦杨沅收受大臣献女的,便惶惶不可终日起来。</p>
他们本来笃定皇家和李道那位封疆大吏爱惜名声,反正这弹劾上含糊其辞,没有指名道姓,对方只能装傻。</p>
而且他们写的很含蓄,那春秋笔法运用的,你明明知道他在说什么,可真要较起真来,他什么落把柄的话都没讲。</p>
但是耐不住有人推波助澜,把它具象化了,到处张扬。</p>
就像方蛟、方虎在晋王府门那般口无遮拦地造谣。</p>
而且人家也没如他们所预料的一般去装傻。</p>
那李凤娘小小年纪,泼辣异常,她根本不在乎这些,她就是要闹。</p>
有了这个榜样,赵宁儿觉得凤娘姐姐好飒,我要是不站出来为姑父主持公道,以后这杨府的门我都不好意思登。</p>
她们当然是不适合抛头露面的,尤其是嘉国公主。</p>
于是,不怕事儿大的晋王就在晋王府里,请首相沈该、礼部尚书曲陌、刑部尚书张方旬、大理寺卿吴书、都御史朱倬、临安府尹乔贞,接受了赵宁儿和李凤娘的哭诉。</p>
李凤娘不仅会飒,会疯,她还会哭。</p>
李凤娘一哭,赵宁儿觉得委屈,小公主也抹起了眼泪。</p>
众大臣听着她们的哭泣声,一个个“木若呆鸡”。</p>
人家这么小的姑娘……</p>
李凤娘也罢了,比她小一岁的,先帝也曾宠幸过,虽然不合律法,遮遮掩掩的。</p>
可人家赵宁儿,就不说这皇家身份,岁数太小了。</p>
连人家这么小的小姑娘的谣都造,这还是人么?</p>
就连一向圆滑,不愿站队表态的临安府尹乔贞,都怒不可遏地骂了句“不当人子!”</p>
你就可以想象这两个小姑娘一番哭诉的威力。</p>
于是,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宣判,外界太多人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那几个春秋笔法、自鸣得意的腌臜之臣,也被火速发落了。</p>
同样是发配惠州、潮州、儋州等地,之前那些官儿是贬谪,他们是流放。</p>
而且晋王在定谳书上恶狠狠地加了一句:遇赦不赦,永不许返!</p>
……</p>
留京等待委派新职的江陵知府杨文靖,火速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了。</p>
没经过吏部任命,监国晋王行使特权,先给他加了个“权知”,代理都察院副都御史。</p>
杨文靖一上任,就是直接负责肖鸿基一案。</p>
现任审前任,但他没和肖鸿基共事过,没毛病。</p>
如今种种,令吏部的反击成了一场笑话。</p>
吏部上下,气氛异常压抑,每天上衙,每一个人都阴沉着脸色。</p>
原本这里是天官衙门,现在看着犹如地府,死气沉沉。</p>
这种极度压抑的氛围一天天积累下来,吏部侍郎木心阳再也承受不住了。</p>
这一天,他离开吏部,来到了政事堂,面见了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沈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