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那个男人回来了(1 / 2)

那个男人回来了

船上火长去办理通关事宜了。</p>

虽然市舶司对他们的船队不会再做太仔细的检查,但必要的登记流程还是要有的。</p>

这时,有水手过来向杨沅禀报,说是萧山丝绸商人南风迟携友言甚求见。</p>

杨沅听了有些讶异,他这才刚刚踏上大宋地界,竟然就有人来拜访了?</p>

这个南风迟,他是有印象的。</p>

记得当初他冒充狮山李夫人的胞弟,要跟着大食商人蒲押麻他们出海那天,李师师就是去萧山拜访此人的。</p>

此人是萧山地区最大的丝绸商人。</p>

杨沅马上叫人传见,片刻之后,两个四旬上下,眉目清朗的中年人走上船来。</p>

二人各自带了一个随从。</p>

南风迟带的是一個眉目清秀的小厮,那个名叫言甚的人,带的则是一个肤色黎黑的五旬老仆。</p>

一见杨沅,二人马上拱手拜见。</p>

杨沅也不摆谱,客气地请二人入座,一番寒喧下来,才知道这个言甚是爪哇国人。</p>

不过,他祖上实是汉人,在唐末五代、中原板荡的时候,举家出海,迁入爪哇的。</p>

他的家族,如今是爪哇国数一数二的香料商人。</p>

爪哇地方不大,却有三方势力:东爪哇、西爪哇和三佛齐入侵者建立的一方势力。</p>

言甚是东爪哇国的人,他此来大宋,其实也和杨沅有关。</p>

因为杨家的海船,如今已经成为南洋地区到大宋最大的香料进口商。</p>

言家是东爪哇谏义理王国的香料商人,如果不加入杨家的商贸体系,很快就得被别的家族赶上来。</p>

所以,言家派言甚来临安,就是想和杨家海贸生意的真正主事人宋鹿溪接洽一下。</p>

言家想成为杨家在南洋地区的香料行总代理人。</p>

南风迟和爪哇言家的关系一向密切,此番是作为他的引介人前来迎接的。</p>

却没想到,他们竟在这里遇到杨沅,这尊大神,自然是要拜一拜的。</p>

杨沅听了二人的话,不禁暗道一声惭愧。</p>

他在北国指点江山,替人家操心的不得了,可自己家里的事却完全做了甩手掌柜。</p>

亏得他有一群有能力的贤内助,也不用他操什么心,而且看这架势,杨家的生意还越做越大了。</p>

对于这样两位有意合作的商业伙伴,杨沅自然是竭诚欢迎了。</p>

南风迟虽然是个丝绸商人,却是一个儒商,谈吐风雅,气度不凡。</p>

而言甚比他更显贵气。</p>

虽然言甚久居海外,但举手投足、谈吐气质,皆具雍容姿态。</p>

在五代乱世的时候,有能力举族外迁以逃避战乱的,当然不可能是小门小户人家。</p>

杨沅不问也能知道,言家必然是当时岭南地区的巨室高门。</p>

所以言家漂泊海外百余年,依旧没有被当地同化,依旧保留着雄厚的中原文化底蕴。</p>

大概两柱香的时间之后,市舶司判官高辛又赶上船来。</p>

他热情洋溢地告诉杨沅,信使已经派出去了,船队的入关手续也已经办好,杨学士的船队可以继续启程。</p>

杨沅谢过高签判,便对南风迟道:“南风兄此来,是到澉浦迎接言兄的?”</p>

南风迟笑道:“正是。言老弟此前只到过福州和明州,临安却还是,趁机搞扩大化,从而剪除秦桧党羽。</p>

当时是由赵瑗主持侦破该案的,他就极为不赞成用这样的手段来达到目的。</p>

他知道杨存中何以如此,也知道这样做对大宋同两国谈判时更有利,但是对此等行径还是不以为然。</p>

治国就该堂堂正正,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伎俩搞来做什么?</p>

赵瑗想了一想,便道:“传旨责斥两国使团,不许他们再生事端。</p>

另外,金国使团是后来的吧?给他们另行安排一处馆驿,把他们分开吧。”</p>

陆之淮答应一声,正要告退时,一名小黄门便飞奔而来,气喘吁吁地禀奏道:</p>

“官家,澉浦市舶司官员传来急讯,翰林学士杨沅已然归国,同行者还有高丽国使团……”</p>

那小黄门急匆匆把事情说了一遍,把高佥判呈报朝廷的公函呈了上去。</p>

这份公函不是直接呈报天子的,所以不是奏章。</p>

高辛还没有直接呈送御览的资格。</p>

他是报与临安市船务的,市船务提举没敢怠慢,立即转呈宫中的。</p>

赵瑗闻言已是大喜,再接过高辛这份公文仔细看了一遍,顿时心花怒放。</p>

这个杨沅,真真是他的第一福将也!</p>

当初他让杨沅出使北国,是因为杨沅是倡导改变对金国策的第一人。</p>

主和派视杨沅为眼中钉,主战派则视杨沅为一杆大旗。</p>

以至于主战主和双方的动机虽然不同,却都赞成由杨沅出使金国。</p>

主和派是想着,万一杨沅激怒金国皇帝呢?</p>

不管是完颜亮杀了他,亦或是把他留滞在北国,这个不安定因素也就消除了。</p>

而主战派则是担心派个软弱的使者,此去北国又和金人签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p>

杨沅去,他们才放心。</p>

如此一来,杨沅就成了“众望所归”。</p>

结果,杨沅刚到济南府,离着燕京城还有一步之遥,却忽悠一下,跨海去了辽东。</p>

之后,于民间而言,杨学士就此神隐了。</p>

有关杨学士的最后消息,就是叛军抵达辽东后,为了招揽杨学士,叛军送了他一个美貌的女奴。</p>

听说,那个女奴还是金国的一位贵女。</p>

赵瑗当然很清楚杨沅在北国都干了什么,那对大宋而言,都是泼天的功劳啊!</p>

金国分裂了,完颜亮被迫向宋示弱。</p>

新金主动与大宋建交,结兄弟之盟。</p>

现在,杨沅只是回个国,顺道在高丽停了一下而已,就把北宋时就已改向大辽称臣的高丽领回来了?</p>

还有半个月,赵瑗就要“改元”了。</p>

大宋将从此进入赵瑗时代,赵构的痕迹不复存在。</p>

在这个时候,这些事件,是可以把赵瑗的声望提到一个让他的父皇望尘莫及的高度的!</p>

杨沅在金国做的许多事情,现在都是不能对外解密的。</p>

但,新金是在杨沅作用之下,才主动结纳大宋的;</p>

高丽是因为杨沅才重新向大宋称臣的。</p>

这两件事,现在却是可以公开的。</p>

赵瑗红光满面地在大殿上踱了几圈,难以掩饰他心中的亢奋。</p>

他抬起头,见陆之淮满面讶异与兴奋的神色,还没有退下。</p>

赵瑗便道:“传旨,对两金使者的责斥不变。不过,不必叫金国使团另迁馆驿了。”</p>

赵瑗顿了一顿,笑容满面地道:“让两国的接伴使对他们严加管束即可。”</p>

“另,命礼部侍郎韩勉芝担任高丽使团的接伴使,枢密院再酌派一员武官为接伴副使,明日赴渡口迎接高丽使团。”</p>

这位年轻的皇帝,面对如此荣光,却也免不了一番炫耀的心思。</p>

如果让两金的使团分开,还怎么让他们知道金国的附属国高丽,已经重新臣服于大宋?</p>

这可是他赵瑗的高光时刻啊。</p>

赵瑗笑容满面地道:“高丽使团到了以后,就安排在班荆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