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锅侠
“朕不忘恢复,欲混一四海,愿卿勉力,攘助于朕。”</p>
杨沅离开垂拱殿时,赵瑗又对他推心置腹地交代了一句。</p>
“朕欲一统天下,广平王可助朕纵横四海。”</p>
孔彦舟告退出宫的时候,完颜亮拍着他的肩膀,也嘉勉了一句。</p>
杨沅自从任职于临安府,整个人低调了很多。</p>
他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乔贞非常尊重,大事小情皆有汇报。</p>
原本怕他是个刺头儿的乔老爷,对他也渐渐放下了戒备。</p>
朝野中关注着这位新科状元的人,也没有发现杨沅再有什么特立独行的举动。</p>
杨沅只管把份内之事做好,临安火情大幅减少。</p>
哪怕是那些没有如杨沅一般制表统计、可以一目了然的官员,也渐渐察觉到了这种改变。</p>
杨沅经常组织慈幼院、养济院的孩子、老人参加一些活动。</p>
他还去国子监,通过晏丁帮忙,组织了一批监生做慈幼院的义务教师,教孩子们读书识字。</p>
这让杨沅在民间的口碑迅速发酵起来。</p>
很快,就连宰执们都听说了这件事。</p>
一日早朝前,在待漏院中,首相沈相公听人提及此事时,欣然说了这么一段话。</p>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p>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p>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p>
宰相沈该这段话出自《礼记》,这算是对杨沅极高的评价了。</p>
尤其是沈相公保守谨慎,对于杨沅的激进一贯持反对立场。</p>
但是在杨沅脚踏实地,做出切实政绩时,他却能给出如此公允的评价,并且大加褒奖。</p>
这宰相风度自然是一时之佳话。</p>
杨沅也因为首相对他的这番赞誉,赢得了极佳的官声。</p>
沈该现在对杨沅确实比较放心了。</p>
杨沅自从去了临安府,人还是很稳重的,也很能做些实事。</p>
看来他之前特立独行,只是养望的一种手段。</p>
真正做事的时候,这位状元公也明白要脚踏实地的道理。</p>
如此一来,沈相公自然对这个晚辈不吝褒奖了。</p>
杨沅对投奔他的樊江三人还有他主动招揽的隗顺都做了安排。</p>
诸曹司的官职是不大好安排的,因为诸曹官相当于州郡政府的属官。</p>
而幕职官更像是州郡长官的助理,这就比较容易安排了。</p>
杨沅也更想把自己的心腹安排成助理。</p>
所以,樊江被任命临安府判官,王大少任推官,文天任节度掌书记。</p>
就连原来的大理寺狱卒隗顺,也被他安排成了通判南厅的押司。</p>
押司是吏,他随手就任命了,都不用请示乔贞。</p>
押司相当于办公室副主任或专职秘书。</p>
宋朝时候一個县最多可以设立六个押司,通判南厅只一个厅可以设置四个。</p>
其主要职能是上下协调、处理公文、对外接待等。</p>
但……宋江只是山东郓城县的一个押司,混的何等风生水起,大家也都知道。</p>
隗顺能成为临安府通判南厅的押司,可以算是一步登天了。</p>
……</p>
朝廷上,皇帝终于对大臣们让步了。</p>
他不再坚持给岳飞将军定“忠武”的最高级谥号,而是接受了大臣们的意见,给岳飞定了,再度飞向了赵瑗的案头。</p>
其中,以刚刚成为改组为都察院的御史台新任御史肖鸿基言辞最为激烈,弹劾奏章当真是字字如刀,犀利无比。</p>
高层是知道金国用兵真正原因的,问题是这个原因却不能公布。</p>
所以,他们只能压下百官的弹劾,却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交代。</p>
而这,被视为是对杨沅的包庇,官员们被激怒了。</p>
“国贼”的称号也被扣到了杨沅的头上。</p>
当然,这种局面还是很诡谲的。</p>
因为,众宰执和众部堂居然没有一个人表态。</p>
主和派的力量现在和主战派是势均力敌的。</p>
这还是因为金兵已经在调动,大宋不得不应战。</p>
不然的话,主和派的力量还要占据上风。</p>
登基才几个月的赵瑗,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官僚系统的意志统一的。</p>
可是,高层就是很诡异地没有一个人表态,包括沈该、魏良臣、汤思退等大臣。</p>
他们当然清楚,杨沅当初的判断没有错。</p>
金兵这次南下,也不是因为杨沅在金殿上的那番奏对。</p>
可问题是,真正的原因不能说啊。</p>
完颜亮遇刺,因而才大怒发兵的真相,早晚是会被大宋百姓所知道的。</p>
但它不是现在,也不能是现在。</p>
所以杨沅成了背锅侠。</p>
一方面,他被“千夫所指”。</p>
一方面,不管是持什么政见立场的高层大佬,都对这种“民怨沸腾”视而不见。</p>
他们既不表态、也不处理,只管埋头做着迎对大战的各种准备。</p>
金国间谍的“揭贴”又出现了,贴满大街小巷,矛头直指杨沅。</p>
为了确保发兵南下的行动能够瞒过所有人,知道真正军事目的金国高层,目前也只有完颜亮、耶律元宜和孔彦舟三人。</p>
这些金国谍探们同样也不知道真相,他们以为大金国这次是真的要对宋国用兵了。</p>
这时以“揭贴”的名义煽动民众,如果能威胁宋国处死他们自己的新科状元,就能迅速让宋国主战和主和两派撕裂、对立,让宋国陷入无休止的内斗之中。</p>
这几天,临安府通判北厅的张宓心情非常好,他每天都春风满面的,不管见了谁都笑眯眯的一团和气。</p>
通判南厅的氛围就有些诡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