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之上,赫然写着“大哥南无空亲启”几个大字。
南无空心中微震,急忙拆开信封,细阅其内,只见信笺之上,澜涛之字跃然纸上,言辞恳切,情深意重:
澜涛敬禀大哥南无空尊前:
时维今日,弟偶聆云隐之秘闻,闻北帝山之上清观,欲合天下道门之力,共谋梅隐会之讨伐。弟念昔日地阎罗大人之深恩,复感大哥之厚义,此情此景,实不忍大哥置身两难之境。
弟经深思熟虑,已决意远离尘嚣,遁迹江湖,以免此事累及大哥及南无观之安宁。江湖浩渺,弟虽远行,然大哥之恩义,弟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愿大哥福寿安康,南无观福泽广被,绵延万世。弟就此别过,伏望大哥善自珍重。
澜涛再拜顿首,敬祈钧安。
原来江澜涛在彭城之中已经闻听云隐谣言,又得梅隐会秘报,感念旧恩,心中不想与伊洛山南无观发生冲突,遂自行离去了。
南无空览毕书信,眼眶微湿,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仿佛春日阳光般温暖而明亮。
他深知,江澜涛此番抉择,实则是为了顾全兄弟之情,更是为了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地面对这场纷扰复杂的世俗之争。
他缓缓深吸一口气,将书信紧紧攥于掌心,仿佛那是江澜涛沉甸甸的情谊与信任。转而望向王大山,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与敬意:“江贤弟此举,真乃大义之举啊!”
王大山亦已阅过书信,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慨然叹道:“重情重义,有担当,江澜涛果真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南无空缓缓抬头,目光穿过窗棂,投向那云雾缭绕的伊洛山,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看见远方的宁静与祥和。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吐出,心中的那块巨石,在这一刻终于稳稳落地,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轻松与释然。
王大山沉声道:“既如此,我们不妨先给北帝山一个明确答复,答应配合他们的行动。而我,则亲自率领数名弟子,前往彭城虚张声势,制造些动静,以掩人耳目,如此这般,或许能顺利蒙混过关。”
南无空闻言,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师弟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我这便给北帝山修书一封,以表我等全力支持之意。”
说罢,南无空提起笔来,笔走龙蛇,一封慷慨激昂的回信跃然纸上。
信中,他言辞恳切,义愤填膺,表达了南无观对北帝山行动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字里行间充满了振奋人心的力量。
信毕,南无空轻轻吹干墨迹,将其装入信封,封好口,让手下弟子飞鸽传回北帝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