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鹅山太一观的掌门人赵云鹤,自百花谷大战回观之后,便一直闭关养伤,将山中繁杂事务悉数委托给了师弟李濡打理。
这一日,李濡正端坐于书房之内,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
他的笔锋时而如龙腾九天,时而似蛇行幽谷,每一笔都蕴含着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平和淡泊。
书房内,墨香四溢,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形成一片静谧的天地。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一阵轻盈却略显急促的脚步声悄然打破了书房的寂静,紧接着,门扉轻启,门下大弟子赵明辉的身影映入眼帘。他手持一封密封完好的书信,面色凝重,眼中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光芒。
“师叔,北帝山上清观的掌门人凌寒霄有急信传来。”赵明辉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边说边恭敬地将书信递至李濡面前。
李濡闻言,微微颔首,放下手中的毛笔,接过书信,动作轻柔而庄重。
他缓缓展开信纸,目光如炬,逐字逐句地浏览着凌寒霄的亲笔手书。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不自觉地微微蹙起,似乎在信中发现了什么令人忧虑的信息。
赵明辉见李濡神色有异,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了几分好奇,他试探性地问道:“师叔,凌掌门在信中提及了何事?”
李濡并未急于回应,而是轻轻将书信递到了赵明辉的手中。
赵明辉小心翼翼地接过,仔细阅读起来,他的脸色逐渐也变得疑惑起来。
赵明辉一字一句地咀嚼完书信的内容,随后抬头,目光坚定地望向李濡,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正义感,道:“凌师叔在信中提及追讨灵炉一事,此乃道门维护正义之举,为何师叔您面上却难掩忧虑之色?”
面对赵明辉的疑问,李濡并未立即给出答复,而是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他沉吟片刻,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深意,道:“辉儿,你看到了事情的正义性,这很好,但你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赵明辉眼神迷离,不解地说道:“弟子愚昧,还请师叔赐教!”
李濡接着说道:“自古以来,天下道门之间的重大事务,都是由天师山出面牵头号召,各门各派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然而,此次北帝山却绕过天师山,独自出面号召众道门,这背后的原因,你可曾细细思量过?”
赵明辉闻言,心中一凛,摇了摇头表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