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与东方氏恰好踱步至此,将宁荣提及儿子婚事的话语听得真切。东方氏微微颔首,目光柔和地看向秦王,建议道:“妻主,听闻宁荣儿子过两年便要嫁入妻家,这可是喜事一桩。不如等司空侧夫身子痊愈之后,咱们多赠些金银绸缎给宁荣,聊表心意。待他们成婚之时,咱们再亲自前去庆贺,如此一来,既解了司空侧夫的病痛,又能为宁荣家的喜事添彩,也算是美事一件。”
秦王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同,点头说道:“你这提议甚好。宁荣为司空的病不辞辛劳,这份情谊咱们不能辜负。且宁荣一家于咱们而言,也是难得的有缘人。赠些厚礼,再去庆贺,既彰显我王府的气度,也能增进彼此情谊。”
说罢,秦王与东方氏相视一笑。
“希望司空弟弟早日康复,到时候一起参加宁家公子的婚礼。”
“如今有了希望,自然会痊愈的,邹管事,派出去的人有消息了吗?”
邹管事恭敬的说道:“她们已经到了宁家村。”
归玄熠微微颔首,随后去亭子里坐下。
服侍的人见家主来了,赶忙伺候着,她们坐下之后就问起宁荣此前的行医事迹。
宁荣自小就对医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天赋,在她46岁那年,终于完成了漫长而艰苦的学医历程。学成之后,她便追随师长的脚步,踏上了行医治病的道路。
那时候的她,怀着一颗炽热的医者之心,足迹遍布山川大地。无论是繁华的城镇,还是偏僻的乡村,亦或是那充满神秘色彩的妖界,都留下了她救治病患的身影。她救过因战乱受伤的凡人,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们,在她妙手回春之下,重获新生;她也救过因修炼走火入魔的妖,平息它们体内紊乱的妖力,还它们安宁。在行医的日子里,宁荣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无数人的敬重与感激。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奇妙难测。行医几十年后,宁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见了宁峰。那一刻,仿佛时间都为他们停止,宁荣的心被眼前这位清俊的男子深深触动。爱情的火花一旦点燃,便迅速蔓延,宁荣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结束行医生涯,与宁峰携手共度余生。
当她将这个决定告知师长时,心中满是忐忑。但师长目光温和,眼中并无苛责之意。师长深知,人生除了济世救人,还有许多珍贵的情感值得追寻。她只是语重心长地叮嘱宁荣:“不可忘记所学,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牢记医者仁心之本。”
宁荣含泪点头,铭记着师长的教诲。从此,她虽结束了四处行医的生活,但医者的使命早已刻入她的灵魂,随时准备在需要的时候,再次伸出援手,践行那份医者的担当与责任。
东方氏在闲暇时,与身边人闲谈中,倒是听闻过民间有这么一位医者,为了成婚毅然结束了行医生涯。后来,他从母亲那里得知,这位医者的师长竟是赫赫有名的老神医。据说这位老神医年岁颇高,大概已有两千岁高龄,更是令人敬仰的武皇境强者。
东方氏无意间提及此事,说道:“我听闻有位医者,因成婚不再行医,其师长是位两千岁的武皇境老神医,法号川柏,在医道上造诣非凡。”
宁荣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认同,赶忙说道:“那就是我的师长!当年,因我在医学上有些天赋,有幸被川柏师长收为学生,跟随她老人家学医。”
东方氏微微挑眉,眼中惊讶,说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你医术这般精湛。能得如此名师教导,实乃幸事。想来那位老神医一生救人无数,桃李满天下,你能成为他的学生,也是一段佳话。”
宁荣微笑着点头,眼中浮现出对师长的感激与怀念,说道:“是啊,师长对我的教导之恩,我终生难忘。虽如今我已结束行医,但她老人家的教诲,我一直铭记于心。”
两人的交谈,让东方氏对宁荣的过往有了更深的了解。
东方氏随后问道:“不知尊师可否有意再收徒,或是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