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旧物里的微光(1 / 2)

初秋的画坊被银杏叶染成金黄,酸角树却依旧翠绿,像一位遗世独立的守护者。我在阁楼的旧木柜里翻找画具,不经意间触碰到一个布满灰尘的樟木匣子,打开的瞬间,陈旧的檀木香与阳光交织,里面是师父多年来寄给我的信件、纸条,还有那些藏着禅意的小物件。

最上面是一张泛黄的明信片,背面写着:“观云,是观心。云卷云舒,皆为心象。” 邮戳是多年前的峨眉山,那时我还未踏入画坊,正迷茫地在尘世徘徊。明信片上的云朵被师父用淡墨勾勒,似动非动,像极了他在金顶为我指认佛光时,那片被霞光染透的云海。

继续翻找,一枚刻着心经的酸角核滚落出来,核上的字迹被岁月摩挲得有些模糊,却仍能看出师父苍劲的笔锋。想起他曾说:“酸角核藏着生命的种子,经咒藏着智慧的种子,当你能看见两者的光,便懂得了世间万物皆有灵。” 核的旁边,是一支用雷洞坪枯竹制成的书签,书签上系着的红绳已经褪色,却还顽强地打着师父亲手编的 “吉祥结”。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旧物上洒下斑驳光影。我把这些物件一一摆在酸角树下的石桌上,光影与它们交错,仿佛时光也在这一刻回溯。隔壁的孩子们被吸引过来,小女孩轻轻拿起那张明信片,眼里满是好奇:“老师,这是你和长老的秘密吗?” 我笑着点头,为他们讲述这些旧物背后的故事,从金顶的佛光,到雷洞坪的枯竹,再到禅房里的墨香。

故事讲完,小男孩捡起那颗酸角核,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佛像,佛像的轮廓歪歪扭扭,却透着孩童独有的纯真。他说:“老师,我觉得佛光就藏在这个核里,也藏在我们画的每一笔里。” 其他孩子纷纷点头,开始用旧物摆出各种图案:有的拼成了星星,有的摆出了飞鸟,还有的用红绳系着枯竹,做成了简易的 “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