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骨感。在实施特色产业培育的过程中,部分干部由于长期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存在严重的畏难情绪。在一次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某县县长满脸愁容地站起身来,声音低沉地说道:“祁书记,我们县自然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人口外流严重,实在想不出能发展什么特色产业,感觉发展之路困难重重,毫无头绪。” 祁同伟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微笑着说:“这样吧,明天我带你去邻县参观一下他们的食用菌产业园,说不定能给你一些启发。” 第二天,祁同伟带着这位县长来到邻县的食用菌产业园。走进产业园,只见原本废弃的窑洞如今已被改造成现代化的种植基地,先进的设备有序运转,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忙碌而熟练地进行着采摘工作。县长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没想到废弃的窑洞还能有这样的用途,一天竟然能产出上万斤食用菌。” 祁同伟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看,思路一旦打开,到处都是机会。每个县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充分利用起来。” 县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神中渐渐有了光亮。
在争取项目资金的道路上,同样充满激烈的竞争。省财政厅的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各市县的领导们都带着精心准备的项目方案,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祁同伟不慌不忙,稳步走上前,展示起石门县纺织厂的改造方案。他手中的激光笔在屏幕上的方案图上精准移动:“各位领导,我们已经和省内多所高校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改造。改造完成后,产能预计将提升 3 倍,能耗降低 40%。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起死回生,更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板,对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恳请省财政厅给予大力支持。” 他的陈述有理有据,逻辑严谨,数据详实,让人无法辩驳。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评审,最终,石门县成功争取到关键的项目资金。祁同伟微微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变化如同春风吹过大地,悄然在汉东省的各个县域发生。在青阳县的花椒产业园里,自动化生产线日夜轰鸣,高速运转。一颗颗饱满的花椒经过筛选、加工、包装,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商品。通过电商平台,这些花椒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产业园里,工人们忙碌而有序,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桃源县的水果基地旁,崭新的柏油路宽阔平坦,如同一条黑色的丝带,直通高速公路。果农们驾驶着满载水果的货车,一路顺畅地驶向市场。他们的脸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愁容,取而代之的是灿烂的笑容:“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水果烂在地里了,多亏了祁书记和政府的好政策。” 在临江县的古村落里,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古老的建筑在修缮后焕发出新的生机,民宿老板们忙得不亦乐乎,数着手中的钞票,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这穷山沟也能靠旅游富起来。”
但祁同伟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懈怠。在一次深入基层的调研中,他敏锐地发现有些县在发展产业时,盲目跟风,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在随后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专题会议上,他表情严肃,语气凝重:“发展县域经济绝不能头脑发热,盲目跟风。这就好比种庄稼,不看土壤的肥力、气候的条件,胡乱播种,最终只会颗粒无收。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本县发展的特色之路。” 他当场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加强对县域产业发展的科学指导和监督,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情况,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为提升县域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祁同伟精心组织了 “县域经济发展研修班”。在研修班的课堂上,他亲自授课,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同志们,不要总是抱怨缺钱、缺政策,这些都只是客观因素。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拿桃源县来说,他们通过‘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创新模式,将分散的果农有效组织起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营销,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竞争力。这就是创新的力量,我们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县的发展路径。” 此外,他还邀请了多位在县域经济发展领域取得显着成就的成功企业家来到研修班,分享他们的宝贵经验和实战案例。企业家们生动的讲述和独到的见解,让干部们大开眼界,视野得到极大的开阔。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祁同伟更是不遗余力。他积极推动建立 “城乡结对帮扶” 机制,牵线搭桥,让发达地区的乡镇与落后县结成帮扶对子。在一场盛大的签约仪式上,汉东市繁华街道办的主任与白水县贫困乡镇的镇长郑重握手。街道办主任热情地说道:“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你们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从技术指导到市场销售,全程提供支持。你们产出的农产品,我们负责包销,确保你们没有后顾之忧。” 这种互补式的发展模式,犹如一场及时雨,让白水县的经济逐渐有了起色,乡村面貌也开始发生积极的变化。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顺利落地,一项项政策的有效实施,汉东省的县域经济犹如沉睡的巨龙逐渐苏醒,焕发出勃勃生机。但祁同伟心里十分清楚,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辛。在一个静谧的深夜,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祁同伟独自站在巨大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图前,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符号标注着各个县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对身旁的秘书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县都能拥有拿得出手的特色产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富足、幸福的好日子。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窗外,夜色深沉,远处的乡村灯火点点,宛如闪烁的星辰,照亮着汉东省县域经济振兴的漫漫征途,也点燃无数人心中的希望之火。
当又一个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祁同伟的车再次驶向基层。他的公文包里,装满了新的调研计划和几个县精心制定的产业升级方案。车窗外,路边的田野里,农民们正辛勤劳作,他们的身影与远处新建的厂房、生机勃勃的产业园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县域发展壮美图景。祁同伟望着窗外,心中默默念道:这条振兴县域经济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汉东特色的繁荣发展之路,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