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明回到家的时候,赵大发从田里卡点儿回来吃饭。
“咋样?边医生教了什么?”刚端上碗,赵庄明的妈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赵大发没说什么,但耳朵也竖了起来。
赵庄明也没故弄玄虚,扒了几口饭道:“是实在的本事,只要我学得好,至少晚上那些来敲门的东西能应付了。”
“对了,爸,我记得你有做弓箭的手艺,能不能教我做两把?”
赵大发“嗯?”了一声:“你们要学弓?”
“是。”赵庄明点头,快速的夹着碗里的青菜萝卜,然后把他妈炒的腊肉放到另一个碗里:“我学的那个书里,有一篇叫《连月十三箭》的功夫。”
“那功夫要用弓,说是练好了,能开山裂石,爸你教我做一个呗。”
赵大发皱眉:“我做的弓只能用来射一射兔子野鸡之类的小东西,土枪都不如,你用来练功不合适。”
“明天我走一趟李家沟,找屠铁匠给你打一把好的。”
赵庄明对这个也不懂,他“啊?”了一声,自动带入武侠小说:“那咱们是不是得找些精铁、陨铁之类的好材料送过去?”
赵大发可没那个时间看小说,根本不懂儿子的脑回路:“什么精铁陨铁?咱们家建房子剩下的钢筋就很好。”
“融了给你打一副弓,再配几支箭,不会比外面买的差。”
赵庄明:“要两把,每把配十三支。”
赵大发咬牙承诺:“好,就两把,每把给你配就十三支箭!”
“好好跟着边医生学。”赵大发叮嘱儿子:“将来等你出息了,别忘了你伯伯家。这次的名额本来该是他们家子轩的。”
赵庄明他妈不满道:“怎么就是他们家子轩的?子轩才几岁?边医生能有耐心带孩子?”
“咱们庄明,那可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从小就聪明着呢。这个名额,就该给赵家最聪明的孩子!”
“你懂什么?三哥家为了白医生,可是死了人的。”
赵大发讲起了很多年前的故事:“那个时候,我和三哥都还没出生,村医还是白医生,也就是建国没多久的功夫。”
白医生在村里,可不像边医生这么平和。他们赵家,一直给白医生当狗,白医生有什么事,也会让他们去办。
有些事情,他们办不了,白医生会专门在他们中养几个能办事的出来,就像如今的边医生培养赵庄明他们几个一样。
“听我爸说,建国之后,这世道其实没有真正的太平下来。战败的倭寇其实还在国内各地暗中行事,咱们山桃村曾经就来过倭寇。”
“我们有白医生护着,总算没像之前那些苗人一样被屠杀干净,大家虽然知道白医生不是菩萨,但也都乐意供着她。”
“但是白医生曾经让他们做过一件很奇怪的事。”
那大约是1950年快要入冬,赵大发的爸都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儿,村里那些跟着白医生出门打仗的人陆陆续续的回来。
那是最后一批回村的人,别人回家都带着部队发的银元,再不济也是打仗时的枪。只有他们,带回来的是一具一具的棺材。
那些棺材非常诡异,一般的棺材都是用木头做的,可那些棺材,却是用一种一般不会用来做棺材的材料。
赵庄明吃饭的动作一顿,轻声问他爸:“是什么?”
“铁。”赵大发此时的声音低沉,竟莫名显出几分诡异。
此时,天上一道惊雷,震得赵庄明不由得抖了抖:“铁?!”
“你爷爷说,那些棺材不止自身是铁做的,整个棺材也用铁水封死,甚至整个棺材都用铁链缠了很多层,拿拳头的大铁锁锁起来的。”
赵庄明第一次听到这么诡异的事情:“那些棺材里装的难道是倭寇?”
棺材这种东西,被发明出来,本就是用来给死人入殓的。
下葬的时候,都带着对亲人的哀思。
用铁来给人做棺材,本来就少见,还用铁水把棺材封死,甚至用铁链缠绕上锁。
这不像是对死人的哀思,更像是怕里面的东西跑出来一样。
装在棺材里的要不是大仇人,正常人干不出这种事来。
赵大发奇异的看了儿子,“嘿”了一声:“还真让你说对了。”
“你爷爷倒霉,那时候咱们村里有个土地庙,这些棺材被暂时放在土地庙里。”
“一共一百零八具铁皮棺材,土地庙的老庙祝说阴气太重,怕土地公压不住,非要白医生派人跟他一起看住这些棺材。”
“那时候留在村里的年轻人不多,你爷爷就被抓了壮丁。晚上跟三伯家的两个哥哥一起住在了土地庙。”
赵大发的爸叫赵天柱,赵天柱一共有四个兄弟,另外三个都被部队拉走了,他是被留下来给爹妈养老的,他家的爹妈也都宠着他。
这让赵天柱的脾气比较大,又加上是猎户出身,学了几招本事在身上。按照赵天柱晚年回忆来说,他年轻的时候,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
那一百多具棺材摆在土地庙的院子里,他的两个堂兄吓得晚上都不敢睡觉,但是赵天柱不怕。
他常年在山里跑,狗熊野猪都见过,自觉火气旺,对棺材这种东西根本没忌讳。
半夜起来撒尿,他不肯跟两个堂兄弟一样就窝在屋里,坚持去外面。
土地庙早被那一百多口棺材重叠在一起,堆得下脚的地方都没了。
赵天柱只好穿过那些棺材,到门外路边去。
等他放完水回来时,路过那些棺材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一阵很轻微的“刺啦”声。
那个声音要是在白天人多的时候,根本听不到。偏偏现在是晚上,四周一片寂静,那个声音就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