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山桃村往事(下)(2 / 2)

听到这里,赵庄明觉得不对:“爸,你别骗我。国军和倭寇对战的战场,怎么也是在1945年倭寇投降之前留下的。”

“我爷爷和我太爷爷挖尸体那会儿,都是1950年底,快1951年了,隔了好几年的时间,尸体早该腐败了。”

“就算没全烂完,也烂了一半多了,爷爷怎么可能看出那具身体生前十八九岁?他会摸骨吗?”

赵庄明对他爸讲的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死前憋着一口气出不来的尸体,死了好几年都是不坏的。”

“要是埋的地界儿不好,过个几十年,没准儿还会变成另一种东西。”

“那些人,生前都是战死在倭寇手里的,没活到倭寇投降的日子,有几个能真正闭上眼?”

赵庄明嘴唇抖了抖,嘴硬道:“我宁愿相信白医生给他们下了什么防腐的药,也不相信他们死后不得安宁!”

赵大发才不管儿子怎么想呢,他骂了一句:“再插嘴,老子不讲了,你自己看你爷爷的日记本去。”

赵庄明“哼”了一声:“你把爷爷的笔记本给我,我自己看!”

赵大发想了一会儿,没给儿子,而是继续讲下去。

赵天柱看着棺材里没有腐烂的尸体,它身上穿着的不再是已经烂完了的军装,不知道被谁换上了一身山民的藤甲,手边还被陪葬了一把苗刀。

随时能打开的棺材,新制的藤甲,还有手边的苗刀。

仿佛他随时都能推开棺材出来,再战个几百回合。

如果之前的铁皮棺材,是生怕里面的东西跑出来。那这些棺材,就是生怕棺材里面的人出不来。

这时,赵天柱的好奇心已经被勾到了顶点。

他磨到赵金身边,问他:“哥,你家和白医生最亲近,她有没有说这次咱们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赵金递给他一把锄头:“你哪儿那么多废话?让你干什么,你干就是了。”

赵天柱他们被带到河谷靠山的那一面,跟着被修出来的山路上去,到了半山腰的石壁处。

那石壁有一百多米高,笔直一溜,人不可攀爬。在石壁的下面,但下面用木头架起了脚手架,架到五十多米高的地方,那里被开了一个山洞。

赵天柱跟着前面的人下去,在那个山洞中,他又看到了之前的铁皮棺材。

这里的铁皮棺材只有一口,被竖着埋在山壁里,有一个穿着道士服的男人拿着罗盘在山洞中走来走去,像是在测量什么。

那道士走了半天,指了几个地方,让他们挖。

道士指出地方,就不再看他们,而是指挥着他手下的几个道童,用尺子在那口铁棺上量什么,等量好了,拿出墨斗在那口铁棺上弹了几下。

“啊!”,那墨斗每弹一下,棺材里就传出非人的叫声,凄厉阴森,含着无尽的怨毒。

赵天柱听到这个声音,吓得连手里的锄头都拿不稳。

老道士做完这些,拿着罗盘就走,走之前给他们留下两个字:“7天。”

“金哥,那道士什么意思?”赵天柱总觉得,这期限不是什么好的。

赵金拿着锄头就在道士指定的位置开挖,之前跟赵天柱搭过话的那个黄泥村人倒是跟他说了一句:“7天一到,咱们没在老道士指定的位置埋上该埋的东西,镇住这东西,那咱们也就活到头儿了。”

赵天柱盯着那具漆黑的棺材,回想刚刚那一声惨叫,顿时有了无限干活儿的力气。

挖了一天,赵天柱回到木屋里,已经不嫌弃那是个大通铺了,只想倒头就睡。

“别睡,先起来吃饭。”赵金递了一碗干饭给赵天柱,那干饭里还有好几块油亮的肥肉和一些咸菜干儿。

那个年代,有这么一碗饭,对农村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赵天柱快速的扒完饭,勤快的把赵金的碗也拿到湖边去洗了,回来又磨着赵金:“哥,你跟着白医生在外面跑这么多年,见识肯定不少,你知道那些铁皮棺材是个什么意思吗?”

“没事儿别瞎打听!”赵金警告了赵天柱一句,不过怕他乱来,还是跟他说了两句:“我没见过这个,但是我见过别人修桥、修房子。”

“在外面,那些人修一些比较大房子,或是桥梁的时候,为确保工程的顺利,会把活人灌进水泥里,一起修进去。”

“这个啊,叫做打生桩。”

“白医生要干什么我不知道,但她在这山里弄了这么多人,又弄这么多尸体来,只怕有大动作。”

“这里不是村里,那些从水里冒起来的人有问题,你离他们远一些。”

又是这句警告,赵天柱问赵金:“哥,你是怎么看出他们有问题的?”

“感觉。”赵金给了赵天柱这两个字就转头睡过去了,只留赵天柱一个人在原地睡不着觉。

不是……到底是怎么看出那些水里冒出来的人有问题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