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从未摆脱过谎言的编织,而谎言本身也从未只是单一的恶。
人类生来孤独,却依赖着叙事、神话与语言去塑造彼此间的联结。而谎言,便是其中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它既是蒙昧的遮掩,也是秩序的奠基;既是毁灭的序曲,也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谎言,人类无法生存;没有谎言,人类亦无法进化。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写道:“一切深奥的灵魂都需要一张面具。”
Eudora这四年的婚姻究竟是一张精心编织的面具,还是一场超越爱与恨的秩序重塑?她欺骗了hugo,欺骗了邝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欺骗了自己。可这场欺骗,仅仅是出于恶意吗?亦或,她只是将自己置身于更宏大的叙事之中,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作者?她在hugo面前说出“我从未爱过你”,这句话是否真的意味着绝对的真相?亦或,这句话只是为了维护一个更深远、更精妙的目的?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曾言:“人性是脆弱的,统治者必须学会如何使用谎言,以确保更高的利益。”那么,Eudora之于hugo,是操纵,还是保护?她夺走了他的一切,还是在赋予他一次真正觉醒的机会?
人类的道德哲学自诞生起,便试图用二元对立的方式去诠释“善”与“恶”,然而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却提出了一种更为绝对的观点:“欺骗他人的行为本身即是错误的,因为它剥夺了他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按照康德的伦理学原则,Eudora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她剥夺了hugo真实认知自己婚姻的可能性,利用了他的感情,并将他卷入了一场他从未理解的复仇游戏。
但如果仅仅以康德式的道德律令来评判这一切,是否显得过于浅薄?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强调:“真正的伦理价值不在于孤立的个人行为,而在于它如何塑造更宏大的历史进程。”Eudora的欺骗不仅仅是一场个人伦理的背叛,更是一种历史性的变革。她的选择,终究改变了钟鹏集团的权力版图。
那么,在这场棋局里,她的欺骗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一个更大的正义?利己与利他,本就是相互交错的矛盾体,所有的自私之中都隐藏着某种更深层的秩序塑造,所有的牺牲之中都裹挟着某种隐秘的个人意志。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想了哲人王的概念,他认为,真正的治理者必须超越个人情感,以“至善”的目标作为行动依据,即使这意味着使用某种必要的虚伪。然而,柏拉图的乌托邦最终被尼采彻底推翻,因为尼采坚信,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源于“权力意志”,即个体对于自身影响力的最大化追求。
如果从尼采的角度看待 Eudora,她不过是完成了一场彻底的“超人式”超越,她不再囿于道德的桎梏,而是成为了自己命运的创造者。她的每一步,都建立在最精准的计算与最残酷的割舍之上,而这,恰恰是权力真正的形态。
她爱过hugo吗?这已经不再重要。
她欺骗了hugo吗?这也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她赢了。
赢的代价是什么?是自我的撕裂,是人性的矛盾,是在黑暗中行走,又在黑暗中创造新的秩序。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一个完美的道德乌托邦,那么所有的欺骗都会被定罪,所有的利用都会被唾弃。然而,事实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本就是一场永恒的利益博弈。从政治到商业,从爱情到婚姻,所有的关系都建立在“可交换”的基础上,所谓的信任,不过是一种理性的信号,所谓的忠诚,不过是一种利益绑定。
Eudora的婚姻是建立在欺骗之上的吗?是。
hugo的爱是纯粹无瑕的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