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与民同乐(1 / 2)

与民同乐

张居正强打着精神,起身行礼。</p>

“臣告退!”</p></p>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和气地说道:“张师傅先去跟他们聊聊,待会我们一起看骠骑戏演,龙舟竞标。”</p></p>

“谢皇上。”</p></p>

张居正出阁门,看到了海瑞,对视一眼,目光在空中交织。两手随意地拱了拱手,没有出一声,交错而过。</p></p>

海瑞被祁言带进来,行礼后朱翊钧亲自扶起了他。</p></p>

“海公,又要赶你出京了。”</p></p>

海瑞哈哈一笑,“臣巴不得,臣在京里,待得实在气闷。”</p></p>

“哈哈,朕听说海公连西山学院和国子监招录考试都不放过,都要去亲自当监考官。</p></p>

怨声载道啊。”</p></p>

海瑞一脸正色地答道:“皇上此前有句话说的好,知识改变命运。考上西山学院和国子监,不管学子此前家境多么贫寒,今后的命运即将得到改变。</p></p>

多少寒门子弟,苦读十几年,在改变命运的时刻,最需要的不是鼓励,而是公平。</p></p>

老臣竭尽全力,维持公平,让他们心里的那份光,不至泯灭。正如当年皇上所言,众人万千点光汇集成煌煌红日,定会让大明光明无限。”</p></p>

朱翊钧凝重地点点头:“海公就是我大明的灯塔,有你在,朕和天下人都能看清楚脚下的路。”</p></p>

“皇上谬赞,臣诚惶诚恐。皇上才是大明的灯塔,您在,天下人都能看清楚未来的路。”</p></p>

“哈哈,能得海公一句夸赞,朕荣幸之至啊。</p></p>

海公,要朕说,在你面前的,诚惶诚恐的应该是他们。”</p></p>

海瑞哈哈地爽朗大笑,自得地扬起头,还不由自主地左右晃了晃。</p></p>

“海公,这次端午节南苑游乐,与民同乐,都是商户们捐献赞助的,没耗费国库民脂民膏。”</p></p>

“臣听说了,少府监杨公公和顺天府潘少尹有大本事,说是大卖广告,所获钱财,足以举办这次游乐会。”</p></p>

对于海瑞来说,只要不从国库里支钱,都是好事。因为国库里的钱粮都是民脂民膏,要用在正途上。</p></p>

至于商家赞助的钱,最终会羊毛出在羊身上,海瑞还没想得那么深。</p></p>

再聪慧的人,思想上有桎梏,在没被点破之前,总会雾里看花终隔一层。</p></p>

“臣觉得此法可行,与民同乐,就该如此。</p></p>

还有潘少尹,是个勇于任事,会办事的人。为了这次游乐会,他增开不少公共马车,还派车免费把养济院、育孤堂的老弱孤寡接来南苑,专人陪同游乐。</p></p>

事虽小,却是大善举!”</p></p>

朱翊钧也很欣慰,“凤梧为此事劳心费力了。此次游乐会,决定得有些仓促,国丧刚除才定下来,不到一个月时间,凤梧办成这样,还不耽误顺天府其它事,难得。</p></p>

更难得的事办得这么热闹,还能让海公满意,更是难得!”</p></p>

海瑞知道朱翊钧说的是这么大的游乐会花费不小,自己却没有骂劳民伤财。</p></p>

他跟着大笑:“皇上说得极是,潘少尹这事办得确实好,尽显他的本事。”</p></p>

海瑞忍不住感叹,皇上真得会选人,会用人啊。</p></p>

政事上,张居正、王一鹗、王国光、庞尚鹏、潘应龙,一时俊杰,做起事来不要说王世贞等名士清流能比,就是高拱等嘉靖朝名臣也不能比的。</p></p>

正是因为这些人,海瑞才觉得大明未来二十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他才会相信,大明会变好的。</p></p>

朱翊钧看了看门口,聊起正事。</p></p>

“海公,此次朕请你出抚江苏,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江苏布政司右参议蔡国熙之死。”</p></p>

海瑞收起笑容,脸色凝重:“皇上,臣听说过蔡国熙自缢而死的消息。”</p></p>

朱翊钧从袖子里抽出一份抄件,递给海瑞:“这是蔡国熙托兵备使转呈的遗疏,海公可以看一看。”</p></p>

“托兵备使转呈?江苏吏治,坏到这个地步了?”海瑞脸色更加凝重,接过抄件,低头看了起来。</p></p>

看完后,海瑞脸色阴沉得要滴出水来。</p></p>

徐阶!</p></p>

皇上派自己去江苏,是借着查蔡国熙自缢案,大力整饬江苏地方、重新树立中枢威信。从蔡国熙遗疏来看,他此前就被江苏官场逼迫和“非暴力不合作”,全靠着高拱在中枢支持,以及他自己的韧性,艰难前行。</p></p>

后来高拱倒台,还在路上暴毙,蔡国熙知道自己仕途全无,又被江苏官场落井下石,干脆以死明志,拉着江苏官场一块死。</p></p>

可是整饬江苏官场,不可避免地就要涉及到徐阶。</p></p>

说实话,海瑞对徐阶印象很差,尤其是上一次东南微服私访一趟,得知太多徐府在东南作奸犯科、为非作歹的事情。</p></p>

上次海瑞就要扳倒徐府,哪怕同归于尽,也要弄死徐阶。</p></p>

只是杨金水传达了朱翊钧密信,当时局势,暂时不能动徐阶。</p></p>

海瑞在这世上,唯独听朱翊钧的劝。</p></p>

他说暂时不动徐阶,海瑞就暂时咽下这口气,硬逼着徐府吐出三十万亩良田,废了当家的长子,这才罢休。</p></p>

这一次去江苏,就是另外一番说法了。</p></p>

“皇上,要是臣查到前首辅徐少湖,怎么办?”海瑞开门见山地问道。</p></p>

“同是前首辅,严少溪在江西分宜靠着宗祠三千亩义田养老,含饴弄孙,颐养天年。”</p></p>

海瑞懂了,点点头道:“经眼尽知三世事,含饴已看几重孙。皇上,臣明白了。”</p></p>

“海公,顺带着查查隆庆元年的南闱。”朱翊钧又叮嘱着。</p></p>

“南闱?”</p></p>

南闱指的是南直隶的乡试,北闱指的是顺天府的乡试。</p></p>

因为南直隶包含现在应天府、安徽和江苏三地,人文荟萃、俊杰辈出,所以南直隶的乡试,被称为天下第一乡试,海内瞩目。</p></p>

按照例制,隆庆二年进行戊辰科会试,所以南直隶在隆庆元年举行了一场乡试,录取了不少人才,意气奋发地进京参加会试,不想多位大家寄予众望的种子选手纷纷落榜。</p></p>

此事引起轩然大波,江南不少士子暗地里议论,说皇上授意戊辰科的主考官,打压江南举人,抬举新学,才酿成这等结果。</p></p>

这些士子不仅大肆议论,还暗地里写书集册,私刻传播,还写成剧本,唱戏嘲讽。</p></p>

不过宣教局和南京分局应对得当,联手锦衣卫镇抚司南京分局,查抄了一批私版书,查封了十几家戏班,抓了一批人,这才把这股风压下去。</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