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p>
南海水师左营左队,最先冲出来。</p>
他们只挂前桅和主桅的硬蓬帆。</p></p>
硬蓬帆属于纵帆,没有软布横帆那么吃风力,但是有个优点,转向灵活。</p></p>
在各船长的指挥下,水手们操控着硬蓬帆,一会转左,一会转右,利用变化多端的海风,从海湾里窜了出来,三十艘吴淞战船列成纵线,从西班牙人左边斜斜地杀出。</p></p>
这三十艘吴淞战船,四千料的十一艘,依照新的海军战舰编制,应该叫护卫舰;二十九艘三千料,应该叫巡航舰。</p></p>
外围还有二十余艘巡航舰在游弋,一是防止西班牙人逃窜,二是随时待命。</p></p>
按照俞大猷的部署,五艘打一艘,六艘西班牙人船,派三十艘足够了。</p></p>
左队战舰迅速逼近,西班牙人察觉到危险,船长们叽里呱啦乱叫,甲板上的水手也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p></p>
准备火炮,开始战斗。</p></p>
操纵风帆,抢占上风。</p></p>
可是此时卡瑞克帆船的优点变缺点了。这里是岛屿海域,海风受地形影响,时不时切变,变化多端。</p></p>
卡瑞克帆船上的软帆调整起来就麻烦多了。在水手们娴熟的操纵下,前面四艘西班牙船缓缓地调转船头,抢占上风。</p></p>
可是太晚了,大明水师左队如奔马一般杀到。</p></p>
他们在抢近时,就根据水流风向以及两军相对位置,分配好了各船的战斗目标。</p></p>
第一艘吴淞船切得很深,与西班牙人第一艘船相隔不到二十米相向而行,船上的水手可以看清楚对方水手的脸。</p></p>
“砰砰!”</p></p>
双方猛烈开火。</p></p>
吴淞船型护卫舰只有二十四门十八斤火炮和八门九斤炮。</p></p>
可以多装,但是船体承受后座力有限,口径要减少,威力打折,权衡之下才得出这样的配置。</p></p>
分配下来一边只有十二门十八斤火炮和四门九斤炮。</p></p>
西班牙的船装有四十二门火炮,口径威力跟十八斤火炮差不多。一边有二十一门,打起来气势和杀伤力要强多了。</p></p>
瞬间交错而过,左队第一艘船受伤严重,甲板上有数道弹迹,十几名水手躺在地上,非死即伤。船体前方和后方各有一个洞。</p></p>
西班牙人的炮手确实很有经验,打得很准。</p></p>
西班牙人第一艘船受伤相对轻些。甲板上有弹迹,也有水手躺在地上,有一面帆被打出两个破洞。</p></p>
可是没等西班牙人笑出声来,左队的第二艘船刷地就切了过来,二话不说就开炮。</p></p>
西班牙人尴尬了,他们刚炮击过一轮,还在拼命地装填弹药,需要时间。</p></p>
此时的他们只能被动挨打。</p></p>
这一轮炮击让西班牙人第一艘船尝到了苦头,甲板船体出现几处残缺,躺下了十几位水手。甚至还有一个炮位被击中,直接报废。</p></p>
西班牙人好容易装填好火炮,等到左队第三艘船切过来时,互相对轰。</p></p>
火光闪动,硝烟弥漫。</p></p>
弹丸在呼啸飞飞掠海面,直扑对方,击碎一切障碍物。</p></p>
碎屑四溅,血肉横飞,惨叫连连。</p></p>
两船从硝烟中钻出,左队第三艘船带着可以承受的伤势扬长而去。</p></p>
西班牙第一艘船就凄惨多了,伤上加伤。更惨的是左队第四艘船紧跟着切过来,对着西班牙船单方面炮击。</p></p>
一番炮弹的洗礼后,第四艘船扬长而去,西班牙人第一艘船都被打得吐血了。</p></p>
水手伤亡太大,许多举措都变得缓慢。在左队第五艘船切过来时,他们根本来不及把火炮装填好。</p></p>
西班牙人只好用最恶毒的话语,咒骂这些东方异教徒,抱着头蹲在地上,听着弹丸从耳边呼啸而过,炸裂和惨叫声在四周响起。</p></p>
此时的他们顾不上咒骂异教徒,嘴里拼命地念着上帝和圣母玛利亚的名字,保佑自己不要成为倒霉蛋。</p></p>
大明南海水师左营左队就是这样五艘轮流打一艘,三十艘战船打完一圈,水手们飞快操控着硬蓬帆,船只在海面上灵活地转弯,又一次开始抢占上风。</p></p>
西班牙人六艘战船第一波就被打蒙了,肝胆俱裂的那种。</p></p>
他们纵横海洋,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对手。</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