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徐阁老,你们的预案呢?(1 / 2)

徐阁老,你们的预案呢?

徐阁老,你们的预案呢?</p>

徐阶、严讷、郭朴、李春芳面面相觑。</p>

这个问题,不好处理啊。</p>

被抓的辛爱,现在就是个烫手的煎饼。杀了,怕死了儿子的俺答汗失心疯,对大明边关发起全面进攻。</p>

不杀,就这样放回去,太便宜了北虏。皇上不开心,朝野有非议。</p>

关起来,不闻不问?</p>

也不行啊。</p>

好嘛,又跟以前一样,皇上把好事一收,棘手事的往下一扔,闪到一边等臣工们出主意了。</p>

殿里非常寂静,四位阁老谁也没出声。</p>

嘉靖帝也不着急,双手笼在袖子里,歪着头,戏谑地看着自己的四位阁老臣工。</p>

朱翊钧的目光在他们脸上闪过。</p>

李春芳看着冥思苦想,但朱翊钧知道,他肯定在神游天外。</p>

今天殿上,他最轻松,最没有压力。</p>

郭朴坐在那里,神情木然,就像一座泥菩萨一样。他恪守自己的原则,除了吏部铨政之事,他一概不管。</p>

严讷一脸肃然,满是皱纹,略带浑浊的眼睛转个不停。</p>

徐阶神情非常紧张。</p>

他是内阁首辅,又管着兵部,是他本职之事,现在压力全给到他身上了。</p>

过了一会,徐阶吐出一口浊气,缓缓地说道:“皇上,不如发一封国信,给到俺答汗,通报此事,等他回应,我们再做决定。”</p>

嘉靖帝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嗯,通报一声,等俺答汗的回信。你们三位老先生,怎么看?”</p>

严讷连忙拱手答道:“回皇上的话,徐阁老的话,老成持国,臣附议。”</p>

嘉靖帝盯着郭朴,他木着脸答道:“回皇上,臣附议。”</p>

李春芳还没等嘉靖帝的目光转到他脸上,迅速出声:“皇上,臣也附议徐元辅。”</p>

“都同意,哈,四位阁老都同意。”嘉靖帝转过头,看着朱翊钧,“钧儿,你觉得当如何处置?”</p>

徐阶四人听到这句话,心里不由地一突。</p>

徐阶和严讷不由对视一眼。</p>

我们猜得没错!</p>

这次柳河大捷,肯定是太孙在皇上的支持下,一手策划的,徐渭是智囊,谭纶、胡宗宪和戚继光是执行者。</p>

只是你们绕过兵部和内阁筹划这么大的战事,太无法无天了!</p>

胡宗宪、谭纶,太孙年少不懂事,戚继光是武将,不懂规矩,也就算了,伱俩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怎么也如此莽撞不知事呢!</p>

徐阶和严讷心里抱怨,但是知道胡宗宪身为“严党残余”,早就与朝堂上的主流文官划清界线了。</p>

他和谭纶为了在九边站稳脚跟,冒险用事也是可以理解的。</p>

不过徐阶和严讷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只从仕途着想,其它方面就没有多想。</p>

在宦海沉浮几十年的老官僚,他们都“看透”了,其它方面,如民族大义、如天子守国门,不会多想,也不愿多想。</p>

在两人“忧心忡忡”的目光中,朱翊钧开口了。</p>

“皇爷爷,四位老先生,就这么算了?”</p>

徐阶拱手,沉声问道:“太孙殿下,请问什么就这么算了?”</p>

“写一封国信给俺答汗,然后静待消息,就算了?”</p>

徐阶捋了捋胡须,脑子想了想,答道:“此外还要传令九边,叫各处用心提防,不要让北虏寻机报复。”</p>

朱翊钧等了一会,没有等到下文,不由微微叹了一口气,身为首辅的徐阶,总领着大明国事,也仅仅想到这一点。</p>

二十年来,他把全部身心都用在谋求荣华富贵上去了,就算是十几年坚持不懈地倒严,也只不过是严嵩挡住了他前路。</p>

“我们不需要做预案的吗?”朱翊钧清朗的声音在偏殿里回响。</p>

预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