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入镇口时,路上扬起的尘土混着焦糊味钻入鼻腔。原女轻勒缰绳,胯下骏马打着响鼻放缓脚步。街道两侧的木门半掩着,偶尔有妇人探出头来,见是披甲的军士,又慌忙缩回去闩紧门扉。
队伍向小镇深处行进,街上的人流渐渐多了起来,三三两两的镇民聚在街道上来往。行人见来了一队军士进入小镇,目光齐刷刷落在这支队伍上,窃窃私语声如蚊蝇般此起彼伏。
“你看,官府都惊动了。” 一个男子看着原女他们一行队伍说道:“前几日赵元才家闹邪魅,他家小妾的头发竟在一夜之间给邪魅剃了个精光不说,赵老夫人更是被活活吓死。可如今……”他话说到一半,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一口长气。
“那是,闹了邪魅,还死了那么多人,你看,官府都派人来查了。” 一个妇人眼神里透着惊惧附和道。
“这赵家也太惨了。” 一个白发老丈发出一声叹息,他咳嗽几声,抬手抚摸着胸口,继续说道:“好不容易请来个道长,还一夜之间全家丧命,真是造孽啊!”
原女攥着缰绳的手微微收紧,看向一旁的盛宣逸。
盛宣逸浓眉紧蹙,微微摇了摇头。原女转头望向渊空大师,却见大师双目轻阖,唇瓣微动,念珠在指间拨得簌簌作响,似在镇服这小镇上的戾气。
众人策马行至街角,原女抬眼望去,一座被烧毁的宅邸映入眼帘。宅邸两侧的民居墙垣熏染着浓重的烟痕,檐角青瓦上还挂着未干的水迹 —— 显然是邻舍泼水救火留下的痕迹,堪堪将火势扼制在这宅邸范围内,未让那狰狞火舌吞噬更多房屋。
宅邸的门框上,一扇大门已然掉落下来,靠在一边的门框上。另外一一扇大门则被烧的变了形,门上的铜制门环脱落在地,露出斑驳的木纹肌理。
大门前挤满了围观的人群,不时还有人走到向人群,因为人群拥堵,看不清内里发生了何事,只得寻找合适的位置,踮着脚向内张望。
人群旁有两个白发老人拄着拐杖正在交谈着。左边的老人正贴在右边老人的耳边,大声说着话。那聆听的老人,边听边咳嗽了几声,随即点了点头,示意听明白了对方说的话。
原女隔着好一段距离便闻到刺鼻的焦糊味,混着皮肉烧焦的气味 —— 这气味她再熟悉不过。
再看宅邸内残烟袅袅,几缕黑烟从坍塌的屋脊缝隙中蜿蜒升起,如怨魂般卷向灰扑扑的天空。中堂两根合抱粗的大梁通体炭黑,表面龟裂开蛛网状的纹路,焦脆的木屑不时簌簌坠落,梁身被业火灼得扭曲变形,似两条垂死挣扎的巨蟒,随时可能在微风中轰然崩塌。
马蹄声碾碎巷口的寂静时,围在宅邸前的人群瞬间没了声音,嗡鸣的议论声戛然而止。数十双眼睛盯着扬尘中驰来的军马,直到为首的黑马在人群前停住,才有人敢喘出声来。
原女抬手轻挥,身后军马即刻止步。她转身向随行士兵颔首示意,目光扫过众人,示意他们原地待命。
三人翻身下马,靴底碾过积水时发出清越的 “啪嗒” 声 —— 那水面混着烟灰与焦木碎屑,倒映着门楣上几张残破的镇宅符,黄纸朱砂在日光里晃出破碎的光影,宛如被撕碎的咒文,再难镇住门内翻涌的妖气。
围观人群盯着驰来的一众人马,只见为首是个书生打扮的男子,身形修长,俊朗不凡,眉眼间自有一股清正之气;他一旁的女子怀抱着一个婴孩,衣裳上沾着的尘土说明她一路风尘仆仆而来。女子怀中的婴孩却睡得安稳,藕节似的小手还攥着她一缕青丝;两人身后是一个老和尚,眉毛和胡须已然全白,慈眉善目间透着宝相庄严。
“都让开!” 一道苍老却饱含威严的男人声音如洪钟般炸开,惊得围观人群纷纷后退,踩得碎瓦咯吱作响。一位五十来岁的男子分开人群走上前,腰间玉佩随步伐轻晃,目光如炬地扫过众人 。看向那老和尚时,老和尚腰间那串由小到大串联的七枚铜钱最先映入眼帘,他瞳孔微缩,认出正是御常寺镇灵使的标志性法物 “七宝灵钱”。
“昨夜赵家突遭横祸,今早便有御常寺之人临门,而且还是天地二十四人中的天字镇灵使,这赵家的邪魅当真如此厉害?” 男子心中暗忖,目光又掠过为首的两个年轻男女,这两人既不着官服,也没有御常寺的七宝灵钱。他目光又落在女子怀中的婴孩上,眸中疑虑更盛 —— 御常寺向来独行,何时与军方将士同进退了?为首的书生气质斐然,却无品阶徽记;那女子更是抱着个孩童,若是为驱魔除妖而来,怎么会带着个婴孩这般不便呢?
他面上不动声色,拱手行了一礼:“在下是本镇镇使薛承业。不知诸位上官驾临小镇,可是为赵家之事而来?”
三人阔步向前。原女望向薛镇使身后,门内的宅邸已化作残垣断壁,焦黑的墙体歪歪斜斜地立着,仿若被抽去筋骨的巨兽,残余的梁柱还在冒着缕缕青烟。见状,她指尖轻拂过青鸟襁褓边缘,一道透明结界如水波般漫开,将悬浮的烟尘与刺鼻焦味隔绝在襁褓之外。
她看向镇使,沉声说道:“薛镇使,我等途经贵镇,见此处黑烟蔽日,特来查看究竟。”
渊空大师紧随其后,抬手亮出御常寺镇灵使令牌, “贫僧乃御常寺渊空。若有妖邪作祟,还望镇使如实相告。”
薛镇使原本拧成川字的眉头骤然舒展,眼底泛起劫后逢生的欣喜,连声道: “大师来的正是时候,前些天,这赵家频频发生邪魅之事。后来,来了个云游道士,说是看出他家中的邪魅作祟,特来化解。”说到此,他长长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可昨晚那道士在赵家施法,也不知道是不是激怒了那些邪魅,好端端的燃起大火,结果闹得个家毁人亡的惨祸。”
渊空大师闻言脸色微沉,目光转向原女与盛宣逸。原女抬眸看向残垣断壁的宅邸,眼神轻扫正门焦黑的门框。渊空大师心下会意,微不可察地颔首,转而向薛镇使合十道:\"薛施主,烦请带贫僧等入内勘验。\"
薛镇使连忙说道:“当然当然。”语罢,侧身让出道来,请三人进去。
三人随薛镇使踏入宅邸,浓重的焦糊味裹挟着皮肉焦糊味钻入鼻腔。三人目之所及,几面熏黑的残墙歪斜着支撑起屋顶的大梁。左侧厢房的雕花窗棂烧作骨架,火焰状的焦痕顺着木梁攀爬,宛如妖物利爪抓挠的痕迹;右侧两间偏房虽勉强立着房屋框架,却也被火舌舔舐得千疮百孔,碳化的木纹裂成蛛网状,偶尔有碎木片在穿堂风中簌簌坠落。
原女目光扫过四周,被烧毁的房屋内被人清理过,留下一处处被烧死之人留下的躯体痕迹。虽知尸体已被收敛,她仍能从业火灼烧的痕迹中辨出死者临死前的挣扎姿态:有的蜷在桌底试图躲避,有的扒着窗台想逃,却都被火焰逼入绝境。
“死了几人?” 她望向薛镇使询问道。
镇使喉结剧烈滚动,脸色惨白如纸:“赵元才一家二十六口无一幸免。”
一旁的渊空大师轻轻摇了摇头,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他闭上双眼,口中默念经文。
原女目光扫过满地焦炭与残垣,目光又望向垮塌房屋后面的后院,说道:“我们去后院看看。”
众人接着踏入后院。院中一张案桌歪斜着立在中央,上面的瓷器碗盘东倒西歪,积着薄薄一层烟灰。地面散落着诸多符咒,有的虽形制完好,却浸泡在水洼里,墨色符文被水渍晕染得边缘毛糙,字迹如同被风吹散的烟,只剩些淡薄的痕迹;有的则遭火焚,仅余焦黑蜷曲的边角,像被揉皱后丢弃的残纸,零星躺在青砖缝里,连边缘的焦脆感似乎都能透过目光触到。
三人环顾四周,察觉到此处应是起火的源头,损毁最为惨烈。房屋只剩焦黑的墙壁勉强立着,如同一副副枯骨,墙面上的砖缝里还渗着未熄的火星,腾起几缕细弱的青烟。其余结构皆已在烈焰中化为齑粉 —— 梁木烧作黑炭,屋顶塌成深窟,瓦片熔成琉璃状的硬块,混着炭灰堆成小山。
原女运目四巡,只见院落中好几处皆有法力残痕:东墙下三道深达尺许的沟壑呈扇形铺开,其中一道更是延伸到墙壁,将墙壁冲击出一个缺口;西侧三棵合抱粗的槐树齐根断裂,焦黑的树干上缠绕着蛛网状的纹路,树下石桌竟如被巨手投掷般嵌入不远处的墙,半张桌面深没墙内,边缘处一道尺长缺口平滑如镜,恰似被无形利剑凌空切开。她蹲身抚过沟壑边缘的焦土,指尖刚触到便化作黑灰。
“此乃道家法力所致。” 渊空大师指尖轻拂过地面沟壑边缘的焦土,看向一旁的盛宣逸。
盛宣逸俯身捏起一撮焦土,细嗅间瞳孔微缩:“是大惊蛰咒无疑。” 他捻动指间焦土,灰烬中竟透出淡淡雷火气息。话音刚落,他已跨步走向嵌入墙壁的石桌,指尖划过那道平滑如镜的缺口,“天阳指 —— 取‘天阳之力,削铁如泥’。”
渊空大师望向石桌,白眉下的目光泛起赞赏:“道家‘天阳指’凝练阳气为刃,倒与佛门的‘金刚浮屠手’有三分相似。” 他抬手虚握,掌心金光化作佛印,与缺口处残留的阳气遥遥相和,“只不过佛门功法更重慈悲,不似这般锋芒毕露。”
薛镇使缩着脖子立在一旁,目光在焦土、石桌与三人之间来回游移,只觉满耳都是 “惊蛰”“天阳” 等玄奥术语,如闻天书。
两人话音未落,盛宣逸忽见原女提步走向正房残垣,袍角扫过地面沟壑时惊起几星火星。他指尖轻叩腰间佩刀发出清响,向渊空大师递去一个眼神。老和尚心下了然,拂袖收了掌中金莲虚影,念珠在腕间转出一声轻响,二人旋即敛了法术气息,足尖点地掠过瓦砾堆,如影随形跟向原女背影。
原女踏入残垣时,目光忽然被一面形制异常的墙壁攫住 —— 整面墙体虽熏染着浓烟痕迹,却比周遭的墙壁完整许多,青灰色砖体叠砌得格外厚实,接缝处甚至填着防潮的桐油石灰。她踩着碎瓦靠近时,忽闻 “咔嗒” 轻响,墙中几块砖突然下陷,露出一个缺口。日光映着缺口边缘,隐约可见墙体内嵌着个黑黢黢的暗格,边缘包着熟铁箍,虽历经火劫,却仍牢牢嵌在墙里。
她下意识提起裙子,避开地上的碎瓦炭灰,稍稍靠近暗格。她俯身时瞥见,好似有一个东西,遗落在暗格内。
此刻,盛宣逸缓步来到身旁,身姿微躬,顺着原女的目光向暗格里仔细查看。
“夫君,你瞧那里。” 原女指尖轻指向暗格口的阴影,眸中泛起疑惑。
盛宣逸循着她的指引望去,只见暗格口的阴影之中,一枚状似钱币的物件静静躺着,表面泛着丝丝缕缕的金光,在昏暗的光线里若隐若现。
盛宣逸心领神会,信步走到暗格前,修长指尖轻轻捏起那枚物件,转身缓步走回。
“是块黄金。” 他将物件递到原女手中,声线沉稳。
原女接过细看,只见黄金表面残留着高温熔铸的痕迹,已凝成薄薄的金饼,边缘还泛着冷凝时形成的细密纹路。她指尖摩挲着金饼边缘,眸光微凝:“这暗格原是用来藏贵重之物的宝柜。”
两人转身步回庭院,原女目光落向一旁的镇使,语态从容:“薛镇使,方才发现墙壁内有处暗格,观其形制本应藏有金银器物,如今却是空的。” 尾音轻扬,似在抛出疑问,又似暗藏深意。
薛镇使听闻此言,苍老的面颊瞬间涨得通红,颤声开口:\"暗格?什么暗格?\"
他踉跄着向前半步,\"下官今日辰时亲自带人收敛尸首,里里外外搜检三遍......\" 话音戛然而止,冷汗顺着皱纹沟壑滑进衣领,他忽然转身盯着那面墙壁,像是要把砖石看出个窟窿来,\"定是那道士拿走了里面的物件!定是......\" 尾音里带着几分破釜沉舟的辩解,又混着难以掩饰的惊惶。
薛镇使喉头滚动,手掌已沁出汗渍:“ 昨夜寅时初,打更的老刘报赵家走水,下官即刻带人救火。待火势扑灭,才发现整座宅邸的赵家竟无一人逃出 —— 唯有那道士立在大门口。” 他咽了口唾沫,枯瘦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下官上前盘问,那道士说昨夜在赵家开坛驱邪,岂料邪祟凶悍异常,他以本命法器相搏,勉强斩灭邪物,却不想那孽障临死前施术纵火,赵家满门皆遭池鱼之殃......”
薛镇使从怀中摸出一叠符咒,“那道人临走前留了这辟邪符,说是可保小镇不在受妖邪滋扰......” 他苍老的面容掠过一丝赧然,浑浊的眼珠在符纸与原女之间游移,“下官见赵家上下俱成焦炭,又闻道人法力高深,一时不察......” 尾音渐低,手指将符纸攥得簌簌作响。
原女见状,柔声说道:“薛镇使不必自责。眼下既无实证,便不可轻下定论。”
一旁的渊空大师附和道:“施主宽心。不日便有其他镇灵使途经此地,届时自当秉公彻查。” 他指尖轻抚念珠,目光扫过墙上斑驳的焦痕,“天道昭昭,终不负苦心人。”
原女目光扫过满地狼藉,指尖轻抚青鸟襁褓边缘,柔声说道:“此处虽然也是妖邪作祟,但我等有更为重要之事要办,不能耽搁。薛镇使派人看好此处和死者尸首,以便镇灵使前来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