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他曾失去过至亲,这种痛楚至今未忘。(2 / 2)

福余部落中的其余异族见状也都慌乱异常,当他们看到那红甲军来势汹汹时更是如同惊弓之鸟四下逃窜。

此刻,朱雄当机立断发出命令:“凡溃散异族若强行冲击我军阵型者,一律格杀勿论!”同时他又警示对方:“我乃朱雄,但凡靠近我军队伍者,杀无赦!”尽管如此警告仍有人置若罔闻继续逃散。

面对这种情况,镇寇军毫不手软,只要胆敢冲击军阵的全被斩杀殆尽。

北疆大战,远远未结束!

而另一边的应天城内传来喜讯:“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

“朱雄现已平定朵颜部落,大宁府北部的三大威胁已去除其一。”朱元璋满脸笑容地说道,神情如往常获得北疆捷报时一般兴奋。

“臣等恭贺陛下。”满朝文武齐声贺喜,“不出多久,大明北疆的大宁便不会再有战祸,天下安定在望。”

但随即,朱元璋神色中又带上了几分忧色,“虽然朵颜部落已定,如何处置却是个难题。”

这时,孔纳出列,神色凛然,“启禀陛下,臣听闻朱雄率兵攻打朵颜时,从不留降卒,尽数屠戮。

并且对普通牧民也下重手,将全族迁至大明贬为奴隶,这种做法不合天理,更有损我大明威信。

恳请陛下降旨,莫让朱将军继续大规模屠杀。”

话音刚落,徐辉祖便上前反驳,“孔大人此言,臣不敢苟同。

当初三卫部落,皇上待他们是何等宽厚?设立了三卫,视他们如同子民,恩泽深厚。

但他们如何回报的?不仅不感恩,反而背叛大明,杀害我边防军人,屠戮我百姓。

若是再对他们心慈手软,那岂不是贻笑大方?”

“儿臣也附议!”朱棣随声站出,“对敌人就应使用敌人的手段,唯有以真正的强势震慑,以杀止杀,四方才可真正臣服。”

“荒谬!”孔纳怒不可遏,“我儒家讲究仁义之道、圣人之法,岂容你们这般暴戾!”

徐辉祖见状,再也按捺不住,“你只知读死书之人,有何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战场上的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你在朝堂上高谈阔论!”

孔纳被激得指着徐辉祖气得说不出话来,整个朝堂一片惊愕,人们难以置信向来看似稳重含蓄的徐辉祖竟会如此强硬地质问孔纳。

旁观者不禁揣测:原来朱雄和徐家已经彻底冰释前嫌了,有了国公府支持,朱雄未来的路必然更宽广。

众人内心暗自评价徐辉祖表现出了维护妹夫的一面。

朱元璋默看着这一幕,暗觉有趣,片刻后严肃起来大声说道:“够了!此事朕自有裁度,都退下吧。

至于异族奴隶之事,待太子归来后朕与他再商议。

当前战事对我大明有利,不出三四月便会结束,关于奖赏将士的具体措施,等战事结束后再做决定。”随后朱元璋再次高声宣布:“皇上圣明。”

百官齐呼。

就在大家准备散去之时……

突然间,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一个手执令牌的士兵冲进大殿,神色慌张。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士兵并非普通穿着的军士,而是隶属于禁军的成员。

\"皇上!\"他直接跪倒在地,气喘吁吁地说道:\"不好了,太子殿下他……\"

朱元璋一听,从龙椅上猛地站了起来,目光如炬却带上了些许慌乱:\"太子怎么了?\"

那人急忙禀报:\"太子染了重疾,持续高烧并且已经昏迷。

\"

此话犹如晴天霹雳,大殿中的大臣们全都震惊失色。

\"你说什么?\"朱元璋难以置信地追问,一贯坚毅的脸庞此刻满是担忧。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当年,天花夺去了皇孙的生命;紧接着皇后也因病去世……那些悲痛的经历再次浮现于脑海之中,每一个声音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如今旧事重演,这让年迈的皇帝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与恐慌。

他曾失去过至亲,这种痛楚至今未忘。

现在,面对爱子可能发生的同样悲剧,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溢于言表。

终于,他重新坐回龙椅上,整个人看上去萎靡不振:\"这……绝不可能!\"

满朝上下一片惶恐,大家纷纷磕头恳求天佑太子,并表示一定想方设法救回太子。

可即便众人如此焦急,在场的所有人都深知太子对于朝廷的意义重大——他是皇帝唯一真正信任的人,在过去多次危机时刻都是他的劝说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

例如前不久的胡惟庸案中,若非太子阻止,或许还有更多无辜者丧生。

然而在这紧张局势下,有一个身影并未同其他人一样表现得太忧心忡忡。

站在角落里的朱棣神情复杂,似乎心中另有算计。

此时的他,得知大哥病重的消息后,先是心头一紧,随即又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淹没。

“原来姚广孝所说不假。”“大哥真的因长年劳累染上了不治之症。”

“要是大哥不幸去世,那我……”他的目光闪烁了一下,“作为嫡子,论才干我远超二哥和三哥。”“那么至高无上的皇位……是不是就有机会属于我了?”想到这里,他的野心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整个心思都沉浸在对权力的渴望中,甚至连兄长病逝应有的悲伤也被冲淡了许多。

另一方面,朱元璋的声音虚弱无力:“标儿……他现在在哪?”

禁军统领战战兢兢答道:“回禀皇上,太子正在赶回应天的路上,估计今晚就会到达。”听到这话,朱元璋大吼道:“速传御医!让所有的太医都到城外等候!”

“老奴遵旨。”王景弘神色紧张地奔出了大殿。

此刻,整个奉天殿内弥漫着慌乱的气氛。

之前的政事讨论仿佛成了次要的话题,在所有人眼中,再也没有比太子朱标的健康更重要的事情了。

对于淮西将领而言,更是如此。

倘若太子有什么意外,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简直让人连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