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召见两人正是为了调配这场战争所需要的粮食与物资。
每逢大战,国家财政必然紧张,所以此事显得极为重要。
东宫!
朱允通神情黯淡地回到宫里。
但刚一进门。
一众侍从就将他团团围住,吕氏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也走到朱允通面前。
“跑哪儿去了?”
吕氏冷冰冰地看着朱允通,眼中尽是毫不掩饰的厌恶。
此时朱标已经前往陕西巡视,东宫的一切事务全归吕氏掌管,她自然也不再刻意隐藏心思,装出母仪天下的样子。
(afaa)
此刻,身边的随从全都归她管,视她为上位者,无人敢背叛。
“难道我去趟外面也得让母妃过问吗?”朱允通抬眸看向吕氏,眼中带着几分怨恨。
“本宫受太子之命执掌东宫大小事务,你既是本宫的儿子,外出难道不应向本宫请示么?”吕氏神色冷淡地回应。
“是。”
“以后定当先向‘母妃’禀报。”朱允通勉强挤出这句话,牙关紧咬。
“把允通带回去,好生看着他,无本宫令旨,不得让他离开东宫。”吕氏挥了挥手,下达命令。
“是。”众人齐声应答。
“公子,请返回吧。”一名为首的侍从上前说道。
朱允通目光一寒,心底怒火滔天,但不得不压制下来。
现在整个东宫除了贴身侍女,再无人愿意靠近他。
以前那些曾经的兄弟姐妹们也不被允许和自己见面。
想起过去大哥在时,他们还能一起玩耍,情感深厚,如今已是面目全非。
这时,吕氏旁边一位老者开口,“你这样对他,是不是过于谨慎了?”
当然,这老者的言辞并非维护朱允通,反倒是对他的不以为然,认为吕氏这般针对实属多余。
这位正是吕氏的父亲吕本。
自吕氏进入东宫为侧妃之后,吕家权势迅速扩张,在朝中已有一席之地。
若朱允焯日后登基,吕家将更加如日中天。
“父亲,局势尚未明朗之前,女儿岂能大意。”吕氏向吕本解释道,“这关系着允焯将来的位置。”
吕本点点头,却又道,“话虽有理,可那朱允通已掀不起任何波澜。
再说原本还担忧蓝玉等淮西将领助其一臂之力,现在他们与皇上作对,爵位皆被革除,又被禁闭府中,可见皇上态度,今后也无需对他们有所防备。
女儿啊,对于朱雄那边,能拉拢就要极力拉拢,千万不要与之交恶,我看当今圣上与太子对其甚是看重。”
“爹您放心,对于朱雄我早已派人拉拢,虽未明确表示支持允焯,却也表明立场不会参与这场争斗。
况且,太子有意将江都郡主许配给他,未来允焯也可以多加联络,他天生就是允焯的助力。”吕氏笑道。
吕本闻言满意的说,“既然如此就好,朝廷方面的支持我会尽力去争取。
而东宫这边就无需我说了,只要讨好太子即可。
若是能使你的身份得以转正,那么大局基本可以稳住。”他又叹口气道,“只是太子还是念念不忘那个逝去的人,尽管我已经很努力讨好了。”
提到这个话题,吕氏心中暗藏愤懑,只轻哼一声,“且走一步看一步。
只要路子走稳,到时候我们吕家和我都将飞黄腾达。”吕本满心期待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另一处,朱允通望着自己的贴身丫鬟满脸痛苦地质问:“为何大哥他不再认得我了呢?真的就那样忘记了吗?”
“公子,也许真是一场误认。”冬兰低首答道,“我不晓得当年的事情经过,不过雄英公子确实早已故去了。”
“不,这不可能!”朱允通情绪激动地摇头否定,“即便大哥容貌变了,然而那种眼里的神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绝不会弄错的!”
“可是,皇上以及太子与雄英公子关系亲密至极,倘若真的是他,难道他们也认不出来么?”冬兰再次质疑。
“不仅如此,我听闻凉国公与朱雄将军曾发生冲突,甚至围攻朱雄将军,最终被皇上与太子革除了爵位。”
“要知道,凉国公可是公子你的舅老爷,也是雄英公子的舅老爷啊。
若朱雄真的是雄英公子,他又怎能与自己的舅爷兵戎相见呢?”冬兰又言道。
这话出口后,朱允通顿感疑虑浮现。
确实如此!
当年皇爷爷和父亲是如何疼惜大哥,倘若他当真是大哥,难道他们竟能认不出来吗?
还有蓝玉——那位舅老爷,他自小便教大哥习武,又怎会认错?
思及至此,原本笃定的朱允通,内心也生出了一丝犹疑。
“莫非……真的是我认错了人?”
然而稍加思索后,他的信念又重新坚如磐石。
“也许皇爷爷他们都无法确认,但我不同,我是大哥的亲弟弟,他自幼照拂于我,我不可能弄混啊。”
“我要去觐见皇爷爷,将事实告诉他:朱雄就是我的大哥!大哥未死,他尚存于世!”语毕,朱允通似有所决断地站起了身来。
“公子,您可不能莽撞行事啊。”冬兰立刻劝道,“今天你才刚踏出门,吕娘娘就已经怒不可遏了。
况且要见到皇上谈何容易,若是没有圣上的召见令,根本进不去。”
更不必说外头尚有众多双眼监视着你,你根本别想轻易离开。”冬兰连忙阻止道。
“吕氏……”一提这个名字,朱允通便咬紧牙关,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但现状却让他无可奈何。
从前太子朱标健在时,吕氏虽仍有顾虑尚且有所节制;但自从太子离世,她便再无掩饰了。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让开!”
“郡主殿下,允通公子正被娘娘禁足呢,不知您找他是何要事?”侍从恭敬询问道。
那声音略带不满:“怎么,我只是来看一眼自己的弟弟也不允许吗?退开!”说着便径直推门而入,并反手将门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