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转向身侧,“林伯,麻烦照看一下府中,告诉锦儿别担心。
我去趟京兆尹走一趟。”
“遵命。”
林伯立即回应。
而蓝玉听到朱雄这番话后,脸色顿时大变。
“皇上…太子…”
刹那间,蓝玉完全乱了方寸。
另一边,议事殿内。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这时一名禁军快速走入殿内,毕恭毕敬地禀报道:“陛下,朱府发生争执!”
一听此言,
朱元璋皱起眉头,目光里闪过担忧,随即追问,“出了何事?”
“凉国公联合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东莞伯何荣等多位将领以及大量仆役亲兵,在朱将军府外进行挑衅。”
“双方已经大动干戈。”
禁军小心答道。
话音未落。
蒋琥亦快步进入大殿。
“陛下。”
“朱雄将军以及凉国公一行人都已被带回京兆尹处。”蒋琥行礼启奏。
“你可以先退下。”
朱元璋挥退刚才那位禁军。
“遵命。”
那人立刻退去。
“把整个事件过程给咱讲清楚。
蓝玉为何带人挑衅?又是谁先动的手?”朱元璋双眉紧蹙,沉声质问。
“回禀陛下。”
“经微臣刚刚查实,原来是为一座酒楼引起。”
“朱将军手下管家近日于应天购买了两座酒楼,其中一座恰巧吸引了凉国公的目光,然而朱将军开出的价格更高。
因此凉国公心生不满,认定这是朱将军对他故意刁难,遂率领众人上门挑起纷争。”
“起因是凉国公主动挑衅。”蒋琥忐忑地禀报道。
这桩事,旁人或许尚未明晰详情,但蒋琥心知肚明。
倘若朱雄真因蓝玉之举而受伤,那后果对蓝玉而言将是灾难性的。
“果然骄横如他。”众人纷纷议论。
“堂堂国公,只为了争一家酒楼竟带人去明朝臣僚府邸寻衅闹事。”
“蓝玉这般跋扈,实在令人难以容忍。”
这时,有人向陛下汇报道:“当时朱府门前聚满了围观百姓,足有数千人,皆亲眼目睹此事。
如今朱将军以及凉国公等人都已被押解至京兆府,京兆尹也已经请了刑部尚书亲来审理此案。
牵涉众多人命,更有国公、侯爵、伯爵等战功显赫的将领,且事发于应天府这般重地,恐怕连刑部尚书都不知该如何裁断。”
太子殿下在听到消息后即刻赶往了京兆府。
蒋瑞继续补充道:“哼。”
听罢,朱元璋嘴角泛起一抹冷笑:“此等事情怎会难以裁决?几千双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是蓝玉率人悍然闯到我孙儿……咳,确切说是朱府门前来滋事生非,对错分明。”
他继而又提及:“更为恶劣的是蓝玉竟指使八十多人围攻一人,还反被朱雄击伤过半,剩下的也都负了伤。
“好一个将军之能”。
由此可见,朱元璋毫无怪罪朱雄打伤多人之意。
毕竟,此乃自卫行为,众多目击者可作证。
也正因此,朱雄故意未让侍卫插手,若不然责任便不会如此昭彰了。
“皇上。”
侍臣询问是否派人前往京兆府传令。
“速速动身。”朱元璋当即指令侍臣,“亲自传达朕的意思给太子,要公正断案不可袒护那蓝玉这类跋扈武将,并要求严惩不贷。”同时他嘱托道:“至于朱雄,不仅无责还需加以褒奖安扶。
面对这等上门寻仇,大明男儿岂容忍辱退让。”
鉴于蓝玉先挑动事端且致多人伤亡的事实,按道理说确实该负全责。
退一步讲,即便是朱雄使用了侍卫力量,朱元璋也会依据防卫正当为由免罪。
实际上在其内心,他对朱雄本就有偏爱之心,而对蓝玉则一直心怀芥蒂。
蓝玉等人过往与胡惟庸关系密切,若不是念及儿子朱标求情,早就被列入铲除对象之中了。
“臣领旨。”负责差役的蒋琳躬身答应,准备出发前往。
“慢着。”突然朱元璋又追问一句:“朱雄为何非要收购那个酒楼呢?”
当蒋正欲启唇解答时,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稍后细述。
“先去办差,待返后再完整汇报。”说完后朱元璋的眼神陡然转冷。
“蓝玉。”
“胆敢对我孙儿如此。”
“看来你是活得不耐烦了。”言语之间杀气尽显,殿内气氛也随之愈加凝重。
在京兆府的大堂内,情形也是不容小觑。
主持审判的是刑部尚书钱唐,坐在主审位上,见诸多受害者躺卧其间发出呻吟之声,不禁蹙眉皱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