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何止俊美,简直可以称之为惊艳!(2 / 2)

听着那番话,朱雄不禁有些恍惚——这哪里是单纯的拉拢?简直像在倾诉家常了。

而且刚见面就聊这么多私人内容,是不是也太亲昵了?

不过转念一想,朱标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为何会对他讲这么些事吧。

随后,朱雄单膝跪地道:“臣朱雄参见陛下!”声音洪亮。

“快快平身!”朱元璋笑眯眯地挥了挥手。

“谢陛下隆恩!”朱雄站起身来,目光坚定。

朱雄起身,眼神坦然地望向坐在高位上的朱元璋,心中升起一股探究之意。

“这位可是历史中的顶级帝王之一啊,从一个破碗起家,如今却坐拥天下,这等气运着实让人佩服。”他内心暗自思忖,“不过,史书上对他外貌的描述似乎夸张了些。

以前看画像时,他的脸色像鞋底一样冰冷阴沉,充满戾气,可现在这么一看,完全不是那回事嘛!”

朱雄也曾对这位开国皇帝的容貌感到好奇,然而当下的所见让他确信那些记录果然不可尽信。

眼前的朱元璋虽已年老,但仍不难看出他年轻时的容貌并非丑陋,而更偏向寻常之上。

朱元璋望着朱雄,笑呵呵地道:“朱卿啊,朕对你关注许久矣。

自你当初斩杀王保保,朕就欲与你相会;而后你屡次建功,尤其是跨越长城直捣北元腹心那次,真乃大明朝建立以来最大壮举。”

听到皇帝如此赞扬,朱雄正色道:“多谢陛下嘉奖,微臣既投身军旅,自当竭力尽责,为大明效力。”

在这众人瞩目之下,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日后议论的话题,因此朱雄尤为谨慎。

他认为,战场上讲究的就是力量和能力,而在这朝廷之中,局势则比沙场复杂十倍百倍。

即便眼前的众官员表面上神色温和,谁能知道背后不会设局使绊呢?

朱元璋听罢朱雄的话语后欣慰道:“果然是好话,无怪乎朱卿能在青年之际就有这样的认识,实为大明将士之楷模!若我大明所有人都能有这般志向行为,则此江山必将万古永固。”

接着,朱元璋语气一转,“孤尚有一个疑问。”随后太子朱标微微一笑接过话题:

“朱卿出生于北平府的一个小镇,在家中经营小酒馆,并非生活艰难之人,却在募兵之时决然投入行伍,更是全军中唯一一位十六岁便参军者。

孤对此深感疑惑:何以你会放弃原本安定的生活,踏上征途?是否别有原因?”朱标好奇问道。

朱元璋也随即附声道:“不错,从一般道理来讲,像卿家这种情况的百姓应该是最后才会入列行伍的人啊!”

整个殿内所有目光齐刷刷地集中到了朱雄一个人身上。

朱雄闻言叹息了一口气:“殿下此问,真叫人为难啊。”徐辉祖见到这个问题突然间提出,不禁面露焦虑之色——自从朱雄进入宫殿,他一直在不安徘徊,并寻觅与朱雄私下接触机会却未得偿愿。

此刻情形令他愈加忐忑,只能盼望朱雄顾念其妹妹的情分,不会过分揭露事实真相。

“哼,都是笨蛋!”徐辉祖再次默默将自家两个莽撞兄弟责骂了一遍,担心接下来局面难以收拾。

朱雄坦然回答道:“启禀陛下,回禀太子殿下,臣确实有不得不为之缘由。”

“嗯,这倒是勾起了朕更深的兴趣了。”朱元璋饶有兴趣地说,同时期待着聆听关于这位军中战神背后的特殊故事。

太子朱标虽未言语,却也凝视着朱雄,耐心等候答案揭晓。

三年前,臣下偶然救了一位与臣年纪相近的姑娘。

后来,臣与她日久生情,相伴两年之久。

当时臣以为,此生将与她结为夫妇,携手终老。

可就在一年前,这位姑娘的家族找上门来……

朱雄语气平淡,但从声音里能察觉到一丝冰冷。

“一年前,那姑娘的家人来了?”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觉得这事似乎在哪听过。

不过,他们并未插嘴。

“那家人出现后,那时的我还只是个平凡之人,不,比平民更卑贱,不过是顶着商人身份的草莽而已。”

“初见对方,我很欢喜,还特意准备了一桌好菜,热情招待。”

“却没想到……”

“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

直接掏出一千金以及不少财物,声称要解除我和那位姑娘的关系,并嘲笑我出身低下,根本不配与她们尊贵的妹妹相提并论。”

“他们威胁说,如果敢出现在应天府,就会取我性命。

他们认为杀我,就像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朱雄话音落下时,嘴角浮现出一抹森冷的笑容。

而此时,站在大殿中的徐辉祖低下了头。

虽然朱雄始终未提到具体人名,但只有他知道事情真相。

“这两个笨蛋啊……要是当初老爷子在就好了!”

徐辉祖攥紧了袖中的双手,额头冒汗。

每句话都在刺痛他,直指魏国公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