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二姑家在安沟,那是个被青山温柔环拥的小村落,恰似一颗遗落在山间的温润明珠。清晨,熹微的第一缕曙光,仿若丝丝缕缕的金纱,轻柔地穿过淡薄的云层,倾洒在错落有致的屋顶上。不多时,袅袅炊烟便悠悠然地升腾而起,缓缓飘荡在空气中,裹挟着柴火那淡淡的焦香,这味道,是家的独特标识,也是生活最本真的气息。从远处极目眺望,整个安沟就像一幅笔触细腻、色调淡雅的水墨画,宁静中满溢着蓬勃的生机。大姑总是天刚蒙蒙亮,天边还挂着几颗残星的时候就起身了。她身着一件洗得微微泛白的粗布衣衫,那衣服的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岁月的痕迹。头发被她熟练地挽在脑后,用一根朴素的木簪子固定,几缕碎发垂落在脸颊旁,愈发衬出她的质朴无华。她轻手轻脚地走向炉灶,熟练地生起火来,那火苗“噌”地一下蹿了起来,欢快地舔着锅底,映红了她满是关切的脸庞。她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时不时扭头看向锅里正在熬煮的粥,嘴里还轻声念叨着:“今天可得熬得稠一点,孩子们都在长身体呢。”
而大姑家所在的桃园,单听这名字,便宛如一首悠扬的田园牧歌,瞬间就能将人拽入那片馥郁芬芳的桃花世界。微风轻轻拂过,仿佛都能真切地嗅到那股淡淡的甜香,这是专属于春天的独特气息,它仿佛能穿透岁月的重重尘封,丝丝缕缕地萦绕在鼻尖,久久不愿散去。
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那片与世隔绝、安宁祥和的人间乐土,人们在其中怡然自乐,甚至不知有魏晋。同时,也不禁让人高声念诵起《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侠肝义胆,刘关张三人在桃花绚烂的美好景致中,歃血为盟结为兄弟,那份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的深厚情谊,历经千年,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
说是桃花源,这桃园也确实有那么几分相似的韵味。沿着铁山河一路往北,脚下的路蜿蜒曲折,像是一条灵动的绸带,在山间和田野间自在穿梭。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筛下一地斑驳陆离的光影。走上一小段路程,再折向西,便能跨越铁山河。铁山河的水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头圆润光滑,小鱼小虾在其间自在游弋,清晰可见。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就好像无数颗璀璨的钻石在熠熠闪烁。
抵达冷勾庄后,便能瞧见一条从鳌背山上蜿蜒而下的鳌背溪。溪水清澈透明得如同一块纯净的水晶,能清楚地看到水底圆润的石子和随着水流轻轻摇曳的水草。溪水潺潺地流淌着,从一个面积不大的竹园悠悠穿过,涧底细流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叮叮咚咚”,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谱写的一曲灵动乐章,那声音空灵而美妙,给步行而过的山民们带来一种恍如隔世的奇妙感觉,仿佛瞬间穿越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山民们走在溪边,有的停下匆匆的脚步,缓缓俯身,用手轻轻触摸溪水,嘴里不禁发出“嘶”的一声,感受着那清凉舒爽的触感,脸上露出惬意的神情;有的则干脆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自然的旋律,嘴角微微上扬,轻声呢喃:“好久没这么舒心了。”一位老大爷,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对襟褂子,裤脚高高挽起,露出被岁月打磨得黝黑发亮的小腿,他缓缓蹲下身子,双手浸入溪水中,捧起一汪清水,轻轻扑在脸上,水珠顺着他满是皱纹的脸颊滑落,他深吸一口气,感叹道:“这水,可真凉快,洗去了一身的疲惫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