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家的家族脉络与烟火人生(1 / 2)

在铁山河流域这片广袤且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生活着平凡却故事满溢的李家,李贺便是家族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的成长,与家族的兴衰荣辱紧紧相连。

李贺的父亲姊妹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大伯父、三姑,还有大姑。往上一辈,李贺的爷爷在兄弟中排行老三。爷子辈原本有弟兄五个,可命运弄人,老大和老五早早离世,老二毕业于开封师院,本有着大好前程,却不幸在抗日战争中牺牲。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上。老二身材挺拔,面容清瘦,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神中透着知识分子的坚毅与果敢。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用自己的知识和勇气,为保卫祖国而战。然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年轻的生命就此消逝,只留下家人无尽的悲痛和思念。如今,老爷子辈就只剩下老三,也就是李贺的爷爷,和老四。

四爷育有小叔和两个姑姑,分别是四姑和小姑。放羊爷一生无子,抱养了一个姑娘,便是大姑小乱;二爷同样没有子嗣,收养的姑娘是二姑小雪。大姑小乱跟着三爷,也就是李贺的爷爷生活;二姑小雪则跟着四爷。

大姑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坎坷。二爷在救火时不幸离世的那天,天空仿佛也在为他默哀,阴沉沉地压着。熊熊大火吞噬着房屋,滚滚浓烟直冲天际。二爷身形矫健,平时总是一副热心肠,邻里有难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可那天,他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试图抢救被困的乡亲,却再也没能出来。两个后奶奶在二爷离世后,无法承受生活的重压,相继改嫁,只留下孤苦伶仃的大姑,由爷爷抚养长大。

十六岁的大姑,身形瘦弱,脸庞清瘦,一双大眼睛里透着质朴与纯真,头发简单地束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脸颊旁。那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桃园姓翟家的大姑父前来提亲。大姑父小名叫翟恩,大名叫翟旺杰,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他身材高大壮实,古铜色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额头的皱纹如沟壑般深邃,粗糙的大手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麻衣,裤脚高高挽起,露出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小腿,脚上的布鞋沾满了泥土。他站在爷爷家的院子里,有些局促地搓着手,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当时,正值国家大办钢铁,生活极为困难。村子里到处都是土高炉,浓烟滚滚,人们日夜忙碌,为了实现国家的钢铁梦而努力。大姑出嫁时,婚事一切从简。出嫁前一天,奶奶和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仔细地整理着陪嫁的物品。那套铺盖,是奶奶用积攒了许久的布料,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每一针都饱含着对大姑的爱与牵挂;那套农具,虽然简陋,但也是家中能拿出的最好物件。

出嫁那天,天空纷纷扬扬地飘着大雪,整个世界都被白雪覆盖,一片银装素裹。送亲的队伍在雪地里艰难前行,大姑穿着一身朴素的嫁衣,头上蒙着一块红布,身形在寒风中显得更加单薄,微微颤抖着。她从小屋走到院里,再到大门,脚步匆匆。突然,“哐当”一声,她不小心踢翻了院子里的油锅。滚烫的油洒在雪地上,发出“滋滋”的声响,冒出一阵青烟。周围的人都愣住了,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在农村,这被称作“出门跳油锅”,是极为不吉利的忌讳,也似乎预示着大姑此后的艰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