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进步之风(1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1774 字 4小时前

进步之风

天子驾崩,大赦天下,那些原本被“困在”善缘山庄内种田的犯人们,许多轻罪的也得以赦免。</p>

这些人私下里一点都不感谢这位意外身亡的傀儡天子,而是纷纷吐槽这位天子死得好,死得及时,死得顶呱呱。</p>

至于李氏皇权衰微,摇摇欲坠的事情,和他们这些倒霉蛋又有什么关系呢?天子左拥右抱的时候,也没见分两美人给他们暖床呢,怎么哭丧就得轮到他们了?</p>

皇权的荣耀不能当饭吃,但提前释放,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事后,这些人集体来到开封县内的汴州府衙门前,跪地感恩官家仁厚,三拜九叩。</p>

这些人好像忘记了当初正是方清下令抄家,才将他们抓进善缘山庄“劳改”的。</p>

某种程度上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确实是恰如其分。这种“劳改”非常成功。</p>

颜杲卿是住过几年善缘山庄的,见族弟颜真卿在家中怒骂这些人软骨头没志气,于是开解他道:“当年某在善缘山庄劳改之时,相识的那些囚犯,无一不是每日起床和睡觉之前,都会大喊官家仁义,朝廷公道。他们唯恐方清没听到这些,绝无半句怨言。此乃趋利避害,无可指摘。”</p>

听到这话,颜真卿默然无语。</p>

方清把那些人抓进善缘山庄,所以那些人就该骂方清?</p>

不不不,正因为那些人挨了顿毒打,所以比任何都知道方清手眼通天,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p>

他们当然要日夜念叨方清的好,说不定这位方官家心情好了,就把他们当屁一样放了呀。</p>

你骂方清,难道想牢底坐穿?除了嘴上爽两句外又能如何?</p>

人性看似荒谬,但套以利害得失之后,反倒显得理所当然。</p>

前任天子李琦被葬于郭桥某处,听闻朝廷有意将此地定为李氏的皇陵,以后李氏宗室去世之后都会集中葬在此地。</p>

只是朝中争议较大,暂时还未实施相关法令,不过想来也是迟早的事情了。</p>

由于李琦所有子嗣尚且年少(长子也才十多岁),因此方重勇提出由太后武氏监国,垂帘听政。此外,设立四大辅政大臣,辅佐太后与年轻的天子施政。</p>

这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方清、严庄、李筌、韦子春。</p>

除了韦子春外,其余二人皆是方清的亲信。</p>

而天子的死因,朝廷也对外公布了:吐蕃大论达扎路恭派出刺客假扮为僧侣,利用参与庆典做法事的机会,毒杀了天子。</p>

由于官家当时在寿州,未能阻止此等悲剧发生,令人痛惜。</p>

官家表示:吐蕃小丑,罪大恶极,大唐君臣子民,必与其不死不休。</p>

除此以外,对于跟此事相关的机构和官员,朝廷也给出了十分具体的处罚措施:</p>

由于失察失职,汴梁城皇宫所有禁卫全部就地免职,等候兵部差遣任命。并且兵部已经下达公文:即刻起从禁军之中重新选拔精干且忠诚的禁卫,重新部署于汴梁城皇宫。</p>

只选拔身家清白的忠诚之士,忠诚排只字不提方清,却又句句不离方清。他曾经是永王李璘的幕僚,又蹲过善缘山庄,外人很难将他和方清的死忠联系在一起。</p>

当初朝廷任命辅政大臣的时候,韦子春的出现非常令人意外,也被某些人认为是制衡方清夺权的“保险丝”。</p>

然而,谁都没想到,率先搞事情的,居然是韦子春!</p>

得知最不可能投靠方清的辅政大臣,竟然作出如此激进的举动,心系李唐却心灰意冷辞官赋闲在家的颜真卿,在忧愤感慨之下,竟然一病不起。</p>

好在方重勇以“先帝嘱托不能轻废”为由,让议政堂驳回了这份奏章,并公开支持太后理政。</p>

他上书朝廷辩驳韦子春的奏章说:武氏家族庞大,子弟众多,在朝中为官者亦是不少,其中有庸碌之辈,也有国之干城。若是朝廷预先设定武氏人人反贼,那还不如勒令武氏一族改姓,免得将来听到武字就身心不适。</p>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颜真卿的病情居然奇迹般的转好了!颜家本来都已经开始准备颜真卿的身后事,没想到这位老人又转危为安,搞得已经在汴州商铺内买好下葬用明器的颜家人好不尴尬。</p>

这天是年前的最后一天,方重勇轻车简从,带着礼物,前往汴梁城郊外的颜氏宅院探望颜真卿。和他一起的,还有太医院的院判陈藏器。</p>

“颜先生不过是气急攻心而已,心病已除,病自然就好了。”</p>

给颜真卿把过脉,陈藏器不动声色的说道。</p>

随即他收拾好药箱,写了一副方子留下,然后对方重勇叉手行了一礼,退出了卧房。</p>

“吐蕃人谋刺天子,难道不是在助你登基么?”</p>

眼看四下无人,颜真卿长叹一声,看着方重勇询问道。</p>

李琦这种傀儡皇帝,方重勇要逼迫他禅让,还真是有点不太方便。不过反过来说,在没有收复河西之前,方重勇也不适合登基称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