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外行指挥内行(2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391 字 8小时前

“果然,是我做错了么?”</p>

既然办法好不好需要时间验证,无法现在就决出胜负。那么,让办法看起来更“激进”更漂亮,就能更吸引眼球,这是不是就可以跑在更前面呢?</p>

他原本打算从里头选一些靠谱的,自己润色一些,再改进和综合总结一下,然后亲自送去华清宫给基哥,没想到案头都是一些膨胀到离谱的方案。</p>

以后谁问就说船沉了,谁要是想捞就,让他们去捞,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做过。”</p>

由于配方不同,使用场合不同,所以火药并无详细的制作标准,只是知道有几种东西是必须的,比如说炭粉、硫磺、硝石。</p>

方有德不以为意说道,查案是不可能查的,牵扯太大不说,还不知道背后是谁在搞事情。</p>

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了!</p>

而那个连水花都没溅起来的杨玉环,如今早已被人遗忘了。甚至连李隆基本人,恐怕都不记得她了。</p>

这些东西在大唐军需供应中不成体系,工部下属的工坊也没有制造,民间也没有形成上了规模的供给渠道,所以到处都很缺。军中并不是用火药来杀人,多半都是引火之用。</p>

“此事确实有蹊跷,不太寻常。”</p>

至于火药一类的玩意,属于军中没有明确标准的“辅助辎重”。</p>

国策需要时间的验证,谁的办法好,谁的更妥当,制定国策的人,在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知道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会发生什么事。</p>

方有德长叹一声,转身走入卧房。这一次,他是真的感觉累了!月光下的那个身影,看上去分外孤单。</p>

甚至不知道石国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国库里还有多少钱可以支配的,都大有人在!</p>

反正是畅所欲言嘛,又不是谋反,想怎么说都可以!</p>

一个掩藏真实意图的坏人,如果在干坏事之前,就因为意外而死亡,那么死后外人对他的评价,恐怕也会完全不同吧?</p>

真的还是那个十恶不赦的大唐叛将么?</p>

李适之脾气非常火爆,却不算是个强势之人。他也知道事关重大,不能独断专行,于是将奏折送到六部传阅。凡是中枢官员,皆可上书陈述观点。</p>

这些钱做点别的什么事不好么?朝廷哪里不需要用钱呐!</p>

李嘉庆觉得方有德这个人,在忠心大唐这件事上很执着,但在具体事情上,他又有灵活的应对手腕,并不是一个拘泥于小节的迂腐之人。</p>

李适之放下手中最后一份奏章询问道。</p>

方有德蹲下来,将一个装着硝石的木箱子打开,确认了李嘉庆所说无误,顿时心中一沉。</p>

而且很多中枢官员,都把这次“键政开疆”,当做了升官发财的快车道。毕竟,李林甫死了,他那一派自然也就倒了,会空缺出很多位置。</p>

这时候谁能上谁不上,就看竞争者们谁表现更亮眼了!</p>

方重勇提的这个事情,显然就是目前最热最快的一条道!</p>

上一世很早就死了,压根就没机会反叛的皇甫惟明。他真就是个毫无野心,绝不会背叛大唐的“老实人”么?</p>

“节帅,还是您想得周到啊。甭管这些硝石去哪里,在咱们手里,也算是为圣人免了一件麻烦事。”</p>

既然发现了大量硝石,那就把这些东西处理掉,仅此而已。至于幕后黑手能不能从别处搞到硝石,那就不是他可以干涉的了。</p>

但很显然,只要“病灶”还在没有根除,那么下一次,下下一次危机,也会很快到来。</p>

事实上,对于唐军的军备,方有德心中非常有逼数,知道军中什么东西缺,什么东西不缺。</p>

国策好不好,得以后再看,但激进的国策,现在就能嗨一把!</p>

脑子嗨起来了,官位是不是就来了呢?</p>

要一次性搞来这么多硝石,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的,甚至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大唐硝石产量最大的矿场,就在汉中!没有官面上的疏通与掩护,这些硝石连汉中都出不去,更别提运到幽州了。</p>

现在伱会不会变成,纷纷送到议政堂,送到李适之的案头,送到房琯的案头,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p>

炭粉和硫磺都好说,就是硝石比较难搞,特别是量大的产地,也就那么几个。</p>

因为,方有德已然失去了对于“未来”的预知。</p>

而刀枪剑戟一类的冷兵器,则完全不缺,各地府库里堆得到处都是,哪怕大唐再扩军一倍,这些冷兵器也完全够用。</p>

你坐镇幽州,会不会跟安禄山一样?当初你说安禄山要反,不得不除之,以绝后患。</p>

安禄山如今确实死了,可史书会怎么记录他呢,后世之人会怎么评价他呢?</p>

唐军在西域大胜,扭转了葱岭以西各国分离的苗头,不出重拳是不行的!刘晏书呆子,只盯着钱,殊不知有些威望是钱买不来的么?</p>

看了刘晏的奏章,李适之感觉,相比其他那些激进到没边的“天方夜谭”,这一位想法又过于保守了。</p>

这份奏章是新任的户部尚书刘晏所书。刘晏在他的奏章里极力反对方重勇的提议,认为“国库不堪使用”,维持现有格局就行了,大唐经不起折腾,没必要在那么远的地方,再设一个节度使。</p>

“左相,你以为河中都护府一事,应该如何处置呢?”</p>

这些硝石与其让幽州那边的人掌控,不如趁机黑掉得了,起码东西还在自己手里。硝石这玩意要是丢到边镇,会引起不小的风波,可要是丢到长安,那就真的一点水花都溅不起来了。</p>

“右相,某以为,方国忠的构想太小了,只是武夫做派,毫无大略,无法显示我大唐之气象,实在是令人无法苟同。”</p>

房琯淡然说道,脸上看起来极为自信。</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