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不缺那三瓜两枣(1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872 字 5小时前

不缺那三瓜两枣

不缺那三瓜两枣</p>

在大唐的外交史上,使用“银弹攻势”,向他国官员行贿,都是基操,不值一提。</p>

嗯,不用问谁谁谁干过这事,只需要问问谁谁谁没干过就行。因为在外交过程中送礼收礼,或者叫行贿受贿,基本上都是潜规则。不能摆上台面的烂活而已,没啥好说的。</p>

高仙芝带着大唐“天兵”,去帮吐火罗某些部落争权,收拾另外一些部落。要说他和边令诚没收吐火罗使者的好处,谁会相信呢?</p>

恐怕他们的手下都不信吧?</p>

现在高仙芝与边令诚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在于:西域军务上的事情,是高仙芝一言九鼎么?是他在总揽大局么?是边令诚这个宦官监军说了算么?</p>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p>

边令诚面色肃然说道。</p>

“高副都护,边内侍,下官说句实在话,这件事不妥善处置真不行。</p>

原来是这样啊!</p>

重复上级,包括天子的原话,乃是宫里宦官的基本功,记不住记不准的人,都被内卷到爆炸的宫廷环境所淘汰了,剩下的都是“速记王”。</p>

“李判官,方大使到底是什么意思呢?”</p>

所以官僚的后代也是官僚,做官是一种家族传承的职业。哪怕官员和他们的家人赋闲在家坐吃山空,也不会下地耕田,更不会如贩夫走卒一样去市井讨生活。</p>

罢了,本大使连日赶路昼夜兼程,现在也确实有些累了,马上要去歇着。</p>

明日下官牵线,请方大使吃个饭,你们也参加,再把吐火罗使者也叫来,相信解决这件事并不难。”</p>

你们两个人收礼,把我方某人放什么位置了?</p>

边令诚讪笑辩解道。</p>

方重勇一脸漠然说道,摆了摆手,随即自顾自的走出了房间。</p>

难道将来吐火罗各部,只认高副都护,不认方大使?</p>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p>

李栖筠侃侃而谈说道。</p>

李栖筠忍不住在心中感慨,现在正在伊逻卢城内“主持大局”的那位方大使,还真是个智勇双全的妙人啊,可惜媚眼抛给瞎子看了。</p>

边令诚疑惑问道,在皇帝身边当差的他,自然是很清楚,言外之意这种事情,绝对要吃透了才行。</p>

所以第五伦就在感慨,送礼之人的礼物虽然被退回来了,但对方其实还是间接达到了目的。这便是送礼的妙处所在,无论收礼的人收或者不收,只要意思送到了,都达成了目的。</p>

这种情况还有个专有名词,叫“养望”。</p>

有这个前提,安西军出兵吐火罗,才可以放到桌面上讨论。</p>

一个丘八,一个宦官,果然还是听不懂“文化人”绵里藏针的“体己话”啊。</p>

而送礼带来的人脉,也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p>

送高仙芝与边令诚,不就是“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嘛。说不复杂,那也真不复杂。</p>

为什么李栖筠发达了呢?大唐有才华的人何其多,为什么就他突然改变了命运呢?</p>

因为李栖筠得到了一个李唐宗室的赏识,这个人就是信安王李祎的长子李岘。</p>

大家族就是这样,一旦出了一个排得上号的官员,这个人就会提携自己的子侄辈,有机会就要带他们出来历练。</p>

要是这两人不明白利害关系,那将来被方重勇收拾了,可真别怪这位西域经略大使辣手无情。人家给了面子,脸是你自己丢的。</p>

……</p>

见对面二人都已经平静下来,李栖筠这才解释道:</p>

“第五伦拒收千里马这件事,关键不是在说他拒收礼物,而是说后面的事情。</p>

“叔父,高副都护与边内侍来访。”</p>

回想起自己的仕途,李栖筠领悟到了一个关键心得:一个人有才华,只不过是获得了进入官场玩游戏的“必要技能”而已。</p>

这件事是瞒不过去的,就不必说什么“没收礼”这种侮辱智商的话了。</p>

“方大使,其实吧,这也不是受贿,只是礼尚往来而已。”</p>

“高副都护莫急,方大使的意思其实十分明白,从《后汉书》那个第五伦的故事就可见一斑,二位请安坐,待下官与你们细说。”</p>

方重勇攻击他们的角度,不可谓不刁钻!</p>

“边内侍腿脚勤快也吃得苦,就是古往今来的故事读得少,把收礼的事情想得简单了。</p>

一个年轻人,跟李栖筠长得有几分相似,走过来对他低声说道。此人名叫李叔度,是李栖筠兄长之子,来龟兹镇给他打下手的。</p>

自古以来的中国社会,送礼从来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绝不仅仅是收钱办事而已。</p>

这便是隐藏的政治资源,不可轻忽。</p>

不然严重的时候,会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p>

高仙芝知道自己嘴笨,无奈看着边令诚,还没想好要跟方重勇怎么解释。他确信这位西域经略大使是在故意找茬,可对方就是抓住了这个小辫子,压根不跟你谈出兵吐火罗到底可不可行。</p>

没有入场资格,甭管你有多少天纵之才,也只能在一旁看戏!十年寒窗,不如贵人一夕相助,这就是冰冷残酷的现实。</p>

伊逻卢城内城的一间院落内,刚刚返回龟兹镇的李栖筠,正坐在院子里赏月吟诗。一杯葡萄酒下肚,满胸的惆怅已经快要溢出身体,直教人唏嘘不已。</p>

二位无论有什么大事,都等到明日再说吧。</p>

咱家现在也是心乱得很。”</p>

听完边令诚的叙述,李栖筠顿时陷入沉默之中,心中五味杂陈,半天都没说一句话。</p>

不一会,高仙芝与边令诚联袂来访,被李叔度引入庭院。火把照耀下,二人脸上都没什么笑容,甚至显得有点愁苦。</p>

这也是当初李栖筠肯跟着李嗣业签那份“投名状”的原因之一。如果他实在是不想签,阻止方重勇搞事情或许办不到,但自己脱身还是有办法的。</p>

就更别说是被人窃取了。</p>

“据咱家所知,方大使人情世故十分练达,非常会做人。刚才这番话肯定别有内情。</p>

不需要说得太明白,只需要稍微提一嘴就行,到时候估计还真够二人喝一壶的,不死也要脱层皮!</p>

等他离开后,高仙芝与边令诚二人面面相觑,皆感觉大事不妙!这位方大使可谓是话中有话,他这是玩哪一出呢?</p>

边令诚很是疑惑,能送礼的人就能收礼,方重勇逮着收礼这件事穷追猛打,又有什么意思呢?</p>

不如这样,高副都护找個信得过,又聪明的幕僚询问一番便是。</p>

三八.六.一六四.二四六</p>

“边内侍,您看这件事……怎么处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