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疾走的基哥
疾走的基哥</p>
天宝元年初春的青海湖,依然是天寒地冻,气候严苛。这里的春天,比长安要晚一个多月,而入冬的时间却更早。</p>
然而就在这个所有人都认为不会发生战争的日子里,河西节度使萧炅,陇右节度使杜希望,分别从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出兵,目标就是吐蕃占据的青海湖沿岸。</p>
吐蕃人首尾不能相顾,只能大军北上抵抗河西军的入侵,在原新城以南谷地,跟王忠嗣所率赤水军遭遇,二者爆发激战。养精蓄锐几个月的赤水军如猛虎下山一般锐不可当。</p>
而吐蕃军这几个月都是转战各地,并未好好休整,体力上出现明显弱势。</p>
此战吐蕃军大败,被斩首千余,其余的退走。只因突然天降大雪,王忠嗣担心唐军很可能在山间迷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并未追击。</p>
只得沿着来时的路线,退回了大斗拔谷扎营,防备吐蕃人的反扑。</p>
但廓州出发的杜希望,却屡有斩获。</p>
在廓州前线积石军的配合下,杜希望带着陇右边军主力临洮军,连续突破了吐蕃人的三道防线,并夺回了金天军、威盛军、武宁军的原驻地。</p>
当初三个驻军皆为一千人的小城,在吐蕃人的突袭下,几乎支撑不到一天。</p>
如今被夺回的时候,也没引起什么波澜,吐蕃人的稀烂防守,显然是没料到唐军会从这里反击。</p>
杜希望继续率部西进,趁着严冬黄河封冻期,带兵攻克了吐蕃在黄河对岸的石桥城!</p>
猝不及防之下,这座武周时期被吐蕃攻占的战略要地被唐军攻占,吐蕃又再次进入战略守势!</p>
胜利的战报雪片般飞到长安,然而这个时候,李隆基却已经带着礼部尚书与诸多朝臣离开了长安,在五千龙武军的护送下,浩浩荡荡朝着朔方而去,直奔灵州城!</p>
基哥为了有人给自己写诗拍马屁,不仅让贺知章一直跟随左右,就连李白都给带上了!他哪里顾得上其他国事啊,现在基哥眼里只有“天可汗”的荣耀!</p>
所有对吐蕃胜利的战报,都被李林甫留在了长安,并未派人在,李白等人在欣赏这些作品,顺便点评。</p>
不得不说,基哥的修养还是很高的,身边又不缺贺知章、李白这样的诗词大家,自然是对墙上挂着的那些木板不太看得上。</p>
基哥什么好诗没见过?</p>
比如说张说的那首,基哥就觉得不怎么样。张说是宰相不假,但写诗的水平确实很一般。</p>
“玉颜虽掩马嵬尘,冤气和烟锁渭津。蝉鬓不随銮驾去,至今空感往来人。</p>
这是谁写的诗,牛唇不对马嘴,这样的作品怎么也能挂墙上?”</p>
基哥终于发现了当初方重勇离开长安去河西时留下的那首诗,可惜落款是“无名氏”,一时半会也找不到是谁写的。</p>
基哥隐约觉得这首诗是在暗讽自己,但是他没有证据。</p>
仅凭“銮驾”二字,还不能说明啥。没法说是本朝的皇帝,更没办法说是在指代自己。</p>
但就是没由来的,他一看到这诗,心中就特别不舒服!</p>
“来人啊,给朕将这块木板摘下来。”</p>
李隆基语气不悦,对身边不远处的高力士吩咐道。</p>
正在这时,李白站出来叉手行礼,对李隆基说道:“圣人,此诗郁气太重,挂在这里不雅。不如微臣作诗一首,压一压它的郁气!”</p>
一听这话,贺知章也附和道:“世人不知此诗冲撞了圣人。留在这里让他们品鉴,所谓公道自在人心。</p>
若是将其拿掉,不知真相的人恐怕会非议圣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p>
基哥一听两位诗词大佬都这么说,气也消了一半。他半开玩笑看着李白“威胁”道:“李太白,好好写,要是写得不好,朕可是要治罪的!”</p>
“请圣人放心。”</p>
李白躬身行了一礼,随即拿起毛笔,在一块空白的木板上写下了一首诗。</p>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p>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p>
绣户中,相经过。</p>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p>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p>
标题是“马嵬驿忆长安阳春”。</p>
这气氛可比什么“至今空感往来人”要欢快多了,又是毫不掩饰的拍基哥的马屁。</p>
虽然我们现在在马嵬驿,但脑子里想着的可都是长安的美景!想着的都是君王的快乐无边啊!</p>
“不错,就把这首诗留在此地,让世人都看看。”</p>
李隆基哈哈大笑,心满意足的离开大堂,前往自己的临时行馆休息了。</p>
杨玉环这次也作为“祈福”的道士,一同前往朔方。舟车劳顿,娇柔的杨玉环,出长安没多久就感觉身体不适,现在已经睡了。</p>
当然,李隆基是不会让她休息的。今天夜里,他们会非常忙。</p>
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基哥,现在好像年轻了二十岁一般!</p>
第二天,在杨玉环身上折腾了一夜的基哥,坐在马车里打盹,一点精神也没有了。下一站是泾原,还未出关中,不可能出什么事情,他也完全不担心。</p>
昨夜的疯狂,透支了基哥的身体,让他脑子里空空荡荡的。那些将要在灵州城内获得的荣耀,好像也变得无关紧要起来。</p>
基哥现在只想找个地方好好的睡一觉。 ……</p>
黄河还未解封的时候,方有德便带着五千幽州精兵,以及部分铁勒部使者,南下到河套地区,进入了灵州地界。</p>
说起灵州,就不得不说一说灵洲。</p>
多三点水,意思便大不相同了。</p>
灵洲是古代宁夏黄河上的一个洲渚,四面环水,地理条件优越。唐代颜师古注释曰:“水中可居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洲,又曰河奇也。”</p>